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一百五十章滿園風雷

    徐鳳年不知碑前人所謂的風雪夜歸是在說誰,但憑藉極好的記憶力一眼就認出了老人身份,正是那個臨時成為石匠的清涼山老僕,喜食生薑的吳疆,初次見面時老人站在匠人隊伍中,身形傴僂,面容滄桑,並不起眼。如果徐鳳年沒有境界大跌,當時興許可以瞧出點蛛絲馬跡。徐鳳年不退反進,緩緩前行,這才發現腰桿直起不故作畏縮狀的老人,風儀極佳,竟然有一種殿閣中樞元老的強大氣勢。

    在徐鳳年印象中,純粹的江湖中人,上了年紀的老一輩高手,除了韓生宣隋斜谷兩位,很容易讓人望而生畏外,老黃,羊皮裘老頭兒,龍虎山老真人趙希摶,初看都跟高高在上的武道宗師風馬牛不相及。這就讓徐鳳年肯定了先前的猜測,化名吳疆的老人哪怕不是西楚王朝那位被譽為“篆隸草行楷,皆千年榜眼”的書聖齊練華,也跟書聖有莫大牽連,為人藏拙不難,書法藏拙則不易。豪閥出身的齊練華是公認天資卓絕的書壇鉅子,但在大楚朝僅官至翰林編修,只做些幫姜姓天子書寫誥命文章和碑文祭文的小事,修纂過半部無疾而終前朝史書,因此當時又有“齊半部”和“添花郎”的外號,後者暗諷齊練華只會錦上添花無法雪中送炭,西楚覆滅後,廣陵齊氏家道就此衰落,齊練華也不知所蹤,愈發坐實了齊添花的說法。那時關於春秋十三甲還有一樁沸沸揚揚的公案,齊練華本是西楚鼎力推出的“書甲”,尤以行書見長,寥寥十四字的《戰國貼》一出世即有天下第二行書的讚譽,而後來被離陽官方欽定為春秋書畫雙甲的納蘭右慈,則有當世行書第一《升觀貼》與之爭鋒,只不過天下人對這個說法都不怎麼願意買賬,不承認納蘭右慈的雙甲之說,而且只承認齊練華的書法造詣直追古代聖賢,但對於春秋書甲的歸屬,還是非在草書上“一騎絕塵,無人爭鋒”的黃龍士莫屬。後來離陽又迫不及待推出宋家老夫子作為文甲,一樣被時人嗤之以鼻,你宋老夫子安心做個離陽趙家走狗的文壇魁首也就罷了,有上陰學宮祭酒齊陽龍珠玉在前,如何當得自古便文無第一的春秋“文甲”?離陽朝廷心有不甘,既然文無第一,但不是還有武無第二嘛,於是又想推武帝城王仙芝為武甲,只是被自稱“天下第二”的王老怪直接拒絕了。因此春秋十三甲就湧現了許多讓人眼花繚亂的版本,其中就有龍虎山趙姓道人的某個數甲,但是流傳最廣和最具說服力的,仍是最早的那個版本。雖然很多人與春秋十三甲失之交臂,但不管如何,只要能被人提名說及,自然無一不是人中龍鳳。徐鳳年的師父李義山當年就對齊練華的書法推崇備至,稱其行書不愧為古今之冠,所以徐鳳年自然而然被殃及池魚,年少時練習行楷,都是臨摹那幾份真跡傳世極少的“齊貼”,不知罵了齊練華多少次。

    徐鳳年很好奇眼前老人如果真是齊練華本人,怎麼就成了清涼山漏網之魚的西楚死士,要想讓高手如雲的北涼王府看走眼,光靠隱忍是不夠的,必然還需要有恐怖實力作為支撐。對於老人蟄伏徐家本身這件事,徐鳳年並不感到驚訝,姜泥作為西楚皇室的唯一血脈,自然能讓“國家養士兩百年,不死不足以報王恩”的西楚士人前赴後繼,但真正讓徐鳳年心生忌憚的事情,是亡國公主姜姒被徐驍接回北涼是一件天大機密,否則曹長卿也不會在離陽朝野暗訪多年卻無果,眼前老人又是如何知曉的?

    徐鳳年沒有從這座陵墓立即撤退,而跟一位舊楚遺臣相對而視,其實是冒著很大風險。徐驍雖然擅自主張為西楚留下了一位彌足珍貴的姜姓“餘孽”,但畢竟西壘壁是徐驍親自打下來的,西楚皇宮大門也是他親自帶兵撞開的,皇帝皇后更是就死在他徐驍的眼前,徐驍對西楚可謂只有私恩而有國恨。何況如今廣陵道硝煙四起,離陽戰事不利,在世人看來北涼鐵騎就算扛不住北莽百萬大軍的南侵,可要是說大範圍撤退出貧瘠西北,跑去中原收拾西楚叛軍,絕對是綽綽有餘,當今朝野上下,不少人都覺得這無疑是徐鳳年這個北涼王的退路選擇,離陽可以不死一兵一卒,北涼也有足夠軍功來安置將領後路,皆大歡喜,至於那三十萬邊軍大不了拆散就拆散了,反正大柱國顧劍棠的兩遼邊線就可以一口氣吸納十餘萬。因此西楚朝堂上對北涼邊軍尤其是徐鳳年的動向那是十分留心,就怕年輕藩王哪天腦子一抽,就帶著大軍一路跑到中原腹地,拿他們大楚作為投名狀遞給離陽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