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十九章第一顆石子,紫衣攔江

    宋知命反問道:“洞天福地的福分,若是山上之人,一代一代都死死摟在懷裡,與山下的守財奴何異?”

    宋知命很快灑脫笑道:“該積之時積福,該散之時散運,這才算流水不腐,否則再深的幽潭,只是一大汪臭水,徒增人厭而已。當然,也並非因為你徐鳳年是大將軍的兒子,便可以任意豪奪強取,而是阻擋北莽百萬控弦之士的當關之人,正是你這個北涼王。你所取與你所付,大致相當。老道跟幾位師兄弟這些年時常提起你,尤其是當你成為天下第六之後,就更想著你能夠把那王老二真真正正拉下馬。以後別的不說,傳出去北涼王當初是在這座山上練刀習武的,香客總能多一些吧?”

    徐鳳年輕聲道:“初次出竅神遊時,我在江南某地見到一名稚童,後來告知了掌教李玉斧,不知此時怎樣了。”

    宋知命笑道:“老道自知命不久矣,等了半年,可多半仍是等不到,不過等不到也無妨,這對師叔師侄或者說師父徒弟,兩人能上山即可。”

    徐鳳年點了點頭。

    宋知命突然說道:“老道有一事相求。”

    徐鳳年正要答應下來,宋知命猛然出手,在他肩頭重重擂了一拳,徐鳳年笑了笑,不以為意。年邁道人氣哼哼道:“不管怎麼說,掌教師兄和小師弟,一個因你而死,一個因你大姐而兵解,老道心裡頭憋著口怨氣,本來以為要帶進棺材裡去,你自己找上門,就算打不過你徐鳳年……”

    徐鳳年微笑道:“宋真人,若是還不解氣,再打一拳?”

    宋知命板著臉轉身離去,道:“算了,萬一惹惱了你這個堂堂三十萬鐵騎共主,小小武當山吃罪不起。”

    徐鳳年一笑置之,單獨走向小蓮花峰山頂。

    背對徐鳳年走下山去的宋知命則偷著呲牙咧嘴,在肚子裡罵罵咧咧,孃的,不愧是天下第六,都沒還手,他宋知命整條胳膊就吃疼得厲害,早知道當時就下手輕點了。

    徐鳳年走到山巔龜馱碑旁邊,呼出一口氣,接下來不僅僅是神遊萬里那麼簡單了,而是去“春秋”看一看,至於是否會看到西壘壁定鼎一戰,還是襄樊城十年攻守,或者是西蜀皇宮裡李淳罡的劍氣滾龍壁,一切都說不定。反正臨時抱佛腳,能看多少是多少,如果王仙芝在那東西一線上趕路太快,憑他徐鳳年此時高出天下第六的真實境界,肯定仍然死路一條。黃三甲評定武評,故意將他放在這個不上不下的位置,本意是要他死得晚點,先補棄氣數境界,先按照約定救下呵呵姑娘,到時候他徐鳳年再是死是活,就不關他黃龍士屁事了。天底下,黃三甲肯定不是做買賣最公道的,但肯定是最不肯吃虧的一隻老王八。

    徐鳳年一手按住龜背,閉上眼睛,“八百年前有大秦。四百年前的大奉王朝,大奉相較於大秦,少一人而已。是在等我嗎?”

    八百里春神湖,有如山大黿緩緩浮出水面。

    太安城內持有神荼符劍的真武大帝金身塑像,也開始搖晃起來。

    徐鳳年伸出一根手指,抹過眉毛。

    當下局勢,何止是燃眉之急?

    既然如此,只能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

    徐鳳年打了個飽嗝,吐出一口紫金霧氣。

    學那北莽國師袁青山,一手拎出一個“徐鳳年”,共赴春秋。

    ————

    武帝城王仙芝的出城,很快在武林中掀起軒然大波,只是等到這股驚濤駭浪在江湖上跌宕起伏時,一位麻衣麻鞋的雪發老者已經穿過了舊西楚大半國境,乘船來到最為粗壯的一截廣陵江面上,魁梧老人站在渡船船頭,雖然惹眼,可行走江湖的大小高手不計其數,老人無非是高壯一點,又沒有兵器傍身,倒也算不得何等驚世駭俗,一些個擅長鑽營關係的江湖人士,不是沒想過去套近乎,混個熟臉,出門在外相互捧場總歸是有好處的,只是接連幾個上去搭訕言語,都沒有得到回應,也就悻悻然作罷,腹誹一句老傢伙擺甚高手架子,小心一不留神就給烈日曝曬得死翹翹。

    麻衣老人安靜站在船頭,望向遠方江面,渾身氣勢驟然一凝,吹拂船帆獵獵作響的浩大江風彷彿都為之一頓,偌大一艘兩層渡船,無緣無故如同一葉浮萍,在江面上打了一個旋兒。

    所有人驚愕得茫然失措,紛紛舉目四望,坊間一直傳言廣陵江有蛟龍,呂祖飛劍斬殺過,後來青衫李淳罡御劍過江,也有過類似壯舉。

    前方百丈外,有一艘孤舟靜止不動。

    有女子傲然站立。

    一襲紫衣,隨風飄搖。

    紫衣攔江。

    隨著新武評的出爐,整座江湖都在猜測何謂聽潮閣南宮僕射只差一樓,何謂大雪坪紫衣只差一關。

    熟知春秋戰事的老人可能才會知道,這一葉孤舟這一襲紫衣的橫向江岸兩側,有兩座巨大的石盤遺址,高兩丈,樹立有兩根如今早已鏽跡斑斑的鐵柱,石孔相對,始設於大奉王朝,曾經確實成功阻滯過北方蠻子的南侵,只需要拉起數道鐵索,就可以封死廣陵大江,多數攔關鐵索微微隱於水面之下,水枯季節才會全部浮出江面,後來西楚守江大將叛變,親手燒斷鐵索,這才有了一羽未發鎖沉江的淒涼典故,據說當年西壘壁後的大楚百姓聽聞噩耗之後,不知發出多少聲的哭泣。後世不乏有熟諳水性的漁家健兒,得了某些春秋遺民的鉅額賞銀,想要江底去一探究竟,尋覓那些條鐵索,可惜都沒能得逞,那些遺民也都只能丟下銀錢,悽然返身,後來離陽朝廷越安穩,天下越太平,這樣的傻子也就越來越少,這幾年,已經根本沒誰在乎廣陵江底是不是真有那幾條沉江鐵鎖了。

    渡船前頭的老人有些訝異,有人攔路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可沒有想到她會是第一個。

    那女子已是身負武林盟主和牯牛降軒轅家主兩重顯赫身份,竟是如此不惜命。自己棄城之後,可就沒有在武帝城內那麼好說話了,以往珍惜武林中的一棵棵材木,不是他王仙芝菩薩心腸,對誰都心懷惻隱,而是他希冀著這些人能夠在武道上登頂,出現一個最終能夠跟他並肩而立的武夫。如今出城離開東海,目的很明確,只是找那個北涼王,其他人已經全然不入他王仙芝的法眼,再來他面前尋釁不知死活的話,那他不介意讓他們一一去死,就當為自己在天下世間最後一戰做些鋪墊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