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番茄 作品

第22章 發動全村,擴大生產!


  大景剛剛經歷御遼國戰,目前雙方屬於休養生息的階段。於十年前那場國戰,大景割讓了樓蘭地區。於年前國戰,雖然沒有戰敗,但依然被迫賠償黃金千兩,白銀數萬,布匹,糧食,馬匹,女人無數!

  這一戰讓大景國力堪憂,但是當朝並未施行厲兵秣馬的政策,反而是更加的重農,重文輕武!非但沒有放開練武國策,反而還出臺數種限制政策。

  比如明間組織不得鍛打兵刃,不得鍛造盔甲,不得製造長弓,不得私自成立武學門派等等!

  如此一來,大景武道逐漸凋零!

  民間更別提,連菜刀都規定了長度。一如那馬幫癟三,腰間挎的也只是一柄尺許短刀。若是配了長刀,就等同於招搖過市的違反禁令。

  弓不行?可沒說機弩不行!

  李豐年前世好歹是個準工科大學生,出身農村,動手能力比一般人更強。自大學的時候就復原了一種古時候的連發機弩,現在製造出來對他來說不難!

  機弩威力強大,而且比弓箭更容易瞄準和操作。其最大的優勢是可以連發,一個機弩裡面裝配六隻弩箭,可以齊射也可以單發!

  在這個工業落後的朝代,府兵和軍隊配備的還是弓箭,機弩的出現絕對是站在時代的最前沿!

  說幹就幹!

  李豐年找來顧鐵匠,讓他帶人加快速度建造鍊鐵熔爐,並讓小六帶幾個人去大量購買鐵礦石等等。顧鐵匠在打造熔爐的時候,他拿來紙筆,著手刻畫著機弩的各個部件。有些部件需要用到鐵器,則特別註明。

  其中機弩的彈力裝置,最好的材料是彈性鋼材。但以此刻的冶煉水平,根本不足以打造出彈性鋼,只能以韌性極強的一種竹材替代。

  整整一天,他都泡在後院研製機弩!

  孫北音在察覺十里香的巨大市場之後,一刻都不曾鬆懈,緊盯著釀酒廠的運作。現今釀酒廠就只有張嬸和劉嬸以及另外兩個婦女能進入,負責四個隔間相互運轉。

  孫北音則是帶著兩人,負責最後罐裝隔間的罐裝步驟。瓷窯那邊燒製的小陶罐,上面都刻有李豐年照抄文學得來的那句詩。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詩還是孫北音親自刻上去的。

  釀酒廠每天的產量大概是五六斤十里香,每個小罐能容納半斤,而瓷窯每一個批次能

  燒製數十個陶罐出來,所以陶罐的產量是完全足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