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書生 作品

第107章 大明:三朝元老,就是活得長

“不必多禮,你叫什麼名字?”朱七牛問道。

  “學生楊士奇。”年輕舉人有些激動的回答著,就好像上課時被老師點名的學生。

  “楊士奇?”朱七牛挑了挑眉:“你祖籍何處?”

  “學生祖籍吉安府泰和縣。”

  朱七牛笑了笑:“我聽說過你。”

  朱七牛可不就聽說過楊士奇嘛。

  這位可是明史中繞不開的人物。

  其在建文帝一朝時被選做官,後歷任朱棣、朱高熾、朱瞻基、朱祁鎮四朝,共計五朝,光是首輔就當了二十多年,妥妥的明朝重臣、名臣、能臣。

  而朱七牛讀明史時對楊士奇印象最深的,則莫過於其幼年祭祀祖先的舉動了。

  據史料記載,楊士奇生於江西袁州的宜春縣鳳凰臺,其一歲時喪父,其母后改嫁當時任德安同知的羅性,楊士奇於是改姓羅。

  後來有一次羅家祭祖,年幼的楊士奇便自做土像祭祀楊氏祖先,被羅性發現並讚揚他的志氣,於是楊士奇恢復其宗姓。

  這事兒雖然不大,但卻很能反映一個男人認祖歸宗、光宗耀祖的氣魄與格局,常人實不能也。

  而楊士奇幼年便知道其祖宗何人、其姓為楊,也可以看出其母教育得當,其繼父羅性為人開明,若否,年紀尚幼的他,上哪兒知道自己的根苗與姓氏?

  就算知道,恐怕大多數人在面對一個高官繼父時,也不敢做出祭祀生父及祖先之事吧,就不怕惹繼父不高興嗎?

  而跟楊士奇有同樣經歷的人,當屬宋朝名相范仲淹了。

  范文正公幼年時同樣是喪父、隨母改嫁、改姓為朱,但其繼父朱文瀚對其視若己出,盡心培養,使其童年幸福,打磨根基,以至於其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竟是繼子。

  後其身世被父母告知,朱文瀚亦同意其改回祖姓,光宗耀祖,可以說是非常開明瞭。

  朱七牛以前每每讀到此處時,都不甚感慨。

  畢竟雖然俗話說的是‘天下無不是之父母’,但這世間的父母不當人的也不在少數,害的子女人不人鬼不鬼,可人家朱文瀚、羅性卻能對繼子這麼好,真真是‘未生而養,百世難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