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年去年來白髮新

  在他家鋪子裡算賬收錢,我早就看出這小子不簡單了,嘿嘿,咱們可都是他家鄰居,以後說出去也有面子。”  “……。”  朱七牛其實已經……忘了這事兒。  一塊匾而已,在他看來不能吃也不能喝,沒啥大用,還真不如銀子,最起碼可以拿去給八牛買包子吃。  趙蘭他們自從知道有這快匾要被賜下來後,則完全不同,早就盼星星盼月亮盼著它來了。  為此,趙蘭甚至特意跟宋濂打聽過相關禮儀和接旨流程,不然他們也不能擺出桌子和貢品來。  知縣唸完聖旨,趙蘭讓朱七牛把聖旨接了過來,供奉在了供桌上,然後又一起跪下去,朝著京城方向叩拜一番,嘴裡唸唸有詞,多是些一定效忠皇爺、願大明千秋萬代、五穀豐登之類的吉祥話。  倒是把知縣給搞蒙了。  正如朱元璋讓人調查的那樣,溧水知縣周光為人古板,不善交際,是個很務實的人。  在他看來,牌匾也好,聖旨也好,心意到了也就是了,大明建立才十來年,對這方面也暫時沒有特別精細的規定,熱鬧一陣也就是了,沒必要太上綱上線。  因此,他也就沒提前讓人通知朱家,昨天下午牌匾被禮部按照吉時送到,今天他就以地方父母官的身份給送來了。  他滿以為朱家接過後,磕幾個頭也就是了,自己可以轉身就走,不料朱家禮儀有加,倒是顯得比他這個知縣還要鄭重有禮。  不過嘛,想到大學士宋濂就住在朱家,知縣也就沒再多想這事兒,反正想了也沒用,還不如多想想怎麼給溧水縣偏遠地區的農村開條路出來,也好方便進出。  修橋鋪路,即是他來到溧水縣四處微服私訪一段時間後擬定的方針。  不是所有村子都像大河村這樣道路通暢,許多村子別說能走車的路了,有的連人走的路都費勁兒,有的則是水路不暢,要麼泥沙堆積,要麼水下面暗藏大石,船隻容易觸礁。  想著想著,周光便走神了,以至於當朱四虎邀請他們去鴻賓樓赴宴時,周光毫無反應,站在那裡跟個木頭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