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子草 作品

第213章 第 213 章

    其中就有漁輪修造廠。

    宋恂聽說他們那邊加大了科研投入,心裡還挺高興的,特意去他們廠搞調研。

    原本在車間裡走馬觀花參觀的時候,看上去一切正常。

    可是被廠長請去辦公樓開會時,宋恂卻突然發現了問題。

    船廠後勤部門為了響應總公司的號召,重視起了對科研人員的服務工作。

    隔三差五就要為工程師技術員們組織一次分賣物資。

    如今的市場雖然開放了,但有些緊俏物資還是不好購買的。

    後勤部門將糧油蔬菜、豬牛羊肉、蛋禽魚蝦、布料衣物,甭管好分的,不好分的,全都弄到車間和課題組來。

    宋恂去調研那次,正趕上後勤採買國慶物資,分賣給廠裡的技術人員。

    聽到賣東西的消息後,為了買到好東西,有些人不顧正在運轉的設備和機器,也不顧正在進行的試驗和生產,扔下手上的工作就跑來了後勤。

    宋恂當時沒說什麼,但是去另兩個廠調研的時候,也發現了類似的問題。

    他覺得好經可能被念歪了。

    “每個車間、科室,不但要指派專人負責登記、分賣、收款,還要從車間裡抽調數名精兵強將去後勤爭搶質量好的商品。有時候遇上賣肉、賣魚的,還得到處去借鍋碗瓢盆和運輸工具。車間並非商店,搞科研的也不會經商,但是後勤所分的大多是生活必須品,大家又不得不硬著頭皮去幹。”宋恂對會議室裡的眾人說,“各廠為了服務科研想盡了辦法,這是個很好的現象。但是,為科研服務也要注重效果,要儘量做到省時,省事!”

    漁輪修造廠的書記魯錨知道宋恂說的是他們廠,不由解釋道:“廠裡幫技術人員採買生活用品,也是為了節省他們出去到處採購的時間。像是魚類肉類,遇上節假日也屬於緊俏物資。”

    “下班以後的時間確實節省了,但是大家上班鑽研課題的時間,卻大大浪費了。”宋恂正色道,“咱們公司這些年的科研投入比較低,科研人員基本沒什麼見世面的機會,以後各廠要想辦法創造條件,讓大家出去看看世界。”

    “以咱們目前的技術條件,不說與世界最先進水平的差距,哪怕是跟國內先進水平相比,也是相距甚遠的。所以,各單位的科研部門一定要珍惜時間,保持緊迫感,搞技術的就讓他集中精力搞技術,不要讓大家被瑣事分散精力。”

    宋恂對魯錨笑了笑說:“船廠後勤部門在幾個廠裡算是做得最好的,但你們明明可以做得更好。比如,是不是可以像自選市場那樣,把商品一份一份分裝好,標清楚價格,同志們下班的時候,每人買走一份即可。後勤部門的九十九步已經走完了,不差最後這一步吧?”

    人事科的魏紫笑著調侃道:“各單位對科研人員的投入,確實挺多的,聽說了幾個廠裡工程師和技術員的待遇,我都想轉行搞技術了。”

    “哈哈,誰說不是呢,人家的待遇比我們這些當書記的還好。”

    會議室裡氣氛恢復輕鬆,大家又說笑起來。

    魏紫卻在這時候搖頭說:“恐怕也只有咱們覺得好,工程師和技術員未必滿足於現狀。”

    “魏科長,你這話是啥意思?有人跟你反應什麼情況了?”

    “沒人反映情況,但風言風語倒是挺多的。”魏紫翻了翻自己的筆記本說,“我查了一下各廠在水產供銷公司時期的資料,最近的一次技術人員晉升是78年年底,有的廠,像是冷凍廠和水產製品廠已經六七年沒有技術人員晉升了。”

    宋恂接著說:“以前各廠的技術人員比較少,咱們就不翻舊賬了。但是這兩三年間,每個廠的工程師和技術員都有所增加,對技術幹部的職稱評定工作也要抓起來了。要讓大家看到,通過提升技術水平而得到晉升的可能性。”

    組織買生活物資之類的都是小節,技術人員真正需要的是在業務能力方面的認可。

    說得通俗一點,只要職稱提上去了,工資也會隨之水漲船高。

    有了錢,人家買什麼不成?

    “公司馬上會成立技術幹部職稱評定委員會,成員有各廠的總工,也有從其他科研單位請來的專家。”宋恂瞅了魯錨一眼說,“船廠的技術員和工程師比較多,可以在廠內部單獨組成委員會,對幹部職稱進行評定。”

    這個決定讓幾個工廠的領導都有些措手不及。

    技術幹部晉升不是小事。

    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就是,大家升職以後的工資待遇問題。

    “宋書記,晉升技術幹部是應該的,但是不是等到明年再做?”水產製品廠的書記提醒,“再有兩三個月就該年底結算了……”

    宋恂揮手說:“給技術幹部漲工資是應該的,只要人家的技術水平達標了,這就是應得的。不知你們看了昨天的《海浦日報》沒有?如今的人才流動,已經不單單在國營單位內部了,有些個體私營企業也會從國有企業中挖掘人才,人家的工資待遇給得相當豐厚。一個月的工資頂咱們半年的。”

    “那個我看了,”魯錨說,“他們之所以給這麼高的工資,主要是因為招不到人!有國企鐵飯碗不端,誰會去端個體戶的飯碗呢?我剛開始覺得沒人會去,但是昨天下班的時候,我聽到了幾個老工人聊天才發現,私企挖角的事還真不能掉以輕心。”

    “怎麼說?”

    “有個技術工人48了,他自己算了一筆賬。在私企幹兩個月的工資,相當於他在廠裡幹一年的。他要是幹到六十歲退休的話,剩下十二年的工資,在私人工廠幹兩年就到手了。”魯錨搖頭說,“人家在廠裡辦個停薪留職,退休以後照樣有退休工資拿。”

    “別說工人動心,我都跟著動心了!”

    宋恂讓孫翊把職稱評定的相關資料發下去,笑道:“所以啊,咱們就別管年初還是年尾了,先把人才留住才是正經的。畢竟都是咱們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要是因為工資待遇這點事,被人撬走了,吃虧的還是咱們自己。”

    “資料都發給大家了,公司會對報名參加晉升考試的人員,在技術水平、業務能力和工作成就等方面進行評審。大家跟職工們多宣講幾次,強調一下評定職稱的重要性,工資待遇、培訓機會、晉升空間等方面的優勢,都在這份資料中詳細介紹了。各廠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做出調整,報請公司黨委審批即可。”

    塑料包裝廠的閆暉將這張紙大致瀏覽一遍,嘆道:“宋書記,即使大家的職稱晉升了,漲了工資,跟私人工廠的工資仍是比不了的。如果人家就是奔著高額工資去的,咱們根本留不住人。讓他們在廠裡得以晉升職稱,反而還成了他們跟私企老闆談工資的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