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人止一 作品

第八十六章 即將到來的第三局(兩章連發)

    想到了這些,盧林臉上的笑容不由淡了些,“小馮,林幕下一步的體能訓練步子要加快些。包括其他的孩子們,都要有一定程度的加快。這一屆比賽,我們在體能上吃虧了不少啊。

    離明年的比賽也就三個多月,刨除掉春節和放假,他們實際上可以補強的時間不到3個月。體能和技術之間的平衡點,很需要些精細的專業考量。

    我以前是運動員,我們那會兒的訓練都是不管不顧的上,雖然總體看起來似模似樣的,但其實我們都知道,有些的確是影響到了。

    現在時代不同了,有些人還依然是按照傳統在練,有些人也在嘗試著用科學合理的方式改變。好壞與否爭論不休。可我始終相信,科學有他的必要性。

    讓技術和身體結合起來是目的,讓身體素質不斷提升,飛速提升也不會影響到技術發揮和身體成長的潛力,這才是訓練的真正意義所在。

    所以,你看,如果分階段式的,大概每三個月一個小週期,每半年到一年一個大週期。每個週期都可以看到比較大的成長。

    這樣,理論上會不會有問題!?”

    身體是技術的保障,這在球類的競技運動中,毫無理由可講。林幕要始終能達到關注的預期,甚至超出,體能必須要走在前面。

    話是這麼說,但他可不想以犧牲孩子們的身體潛力來博取短期關注。

    “或者這麼說吧,應該是要把控怎樣一個度?我不太懂,體能訓練是我安排,但我就是按照以往自身的經驗加了些自身理解。如果高強度的話,營養理療方面能否結合起來?結合起來,是否能科學合理的達成目的……”

    馮靜這次沒有任何隨意,稍沉吟後,很認真的說道:“加快步子,無非就是盡最大可能的讓體能訓練踩著極限的邊緣走,再通過輔助手段減少損傷的影響。要是說完全沒有損傷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而在這樣的過程中所要涉及到的不但是身體上的負荷也有心理上的倦怠。說起來,都屬於運動學的範圍。從專業角度來說,你安排的訓練和我根據學生預測生理數據和實時表現結合起來,達到快成長的目的不難,可,實際上……”

    “實際上,老盧,我們該考慮下體校隊伍的性質,以及學生訓練內容和程度的必要性,同時,也要考慮到隊裡的孩子們的接受度。

    不是嘴上說不累,心理和身體就能接受的……”

    說到這裡,馮靜看向了林幕。

    馮靜的話既是說給盧林聽,更是說給林幕聽。

    小林的表情是淡淡的,但看樣子,應該是在思索我說的話。

    在她們的認知裡,林幕這小子不同於很多差不多年齡的學生,她們也從來不把林幕當小孩來看待。所以說,像很多體校和梯隊那樣,就直接命令指派毫不顧忌的那種教、訓模式,他們從不考慮。

    在做任何訓練前,他們都會把方式、意義和利弊說清楚,如何選擇,要看他自己。

    而且,林幕是隊長,隊長的身份決定了,隊伍裡其他隊員的一些私下的交流活動,也需要他來達到上下串聯、溝通的作用。

    林幕確實是在思索,盧林應該只是提一下下一步的訓練,他想先和馮靜溝通確定下。

    而馮靜的說法更實際,他也知道,其實更多的是說給自己聽的。

    排球或者說任何一項運動,是競技也是理想,很多人都為了這樣的理想付出了很多。

    能最終光鮮人前的,收穫也許能對得起付出。但更多的,或許只是在一段青春時光中留下了一點遺憾罷了。

    傷病、失意、黯然,甚至影響未來的人比比皆是,這也是現實。

    而體校更是如此!

    大的體校人數過千,小的體校人數也有幾百,可真正會在體育這條路走到更高處的人,少之又少。

    在面對現實時,人們就不由的會想,付出是否值得。

    那我呢?還有現在的小夥伴們呢?

    林幕有些恍神。

    “林幕,先別考慮這些了!準備準備,馬上要上場了。接下來,我就在場邊,如何打就看你帶領他們來了!”

    盧林輕輕的拍了拍林幕,把林幕拉回了神。

    嗯,先不考慮,但的確是實際問題,我的本心、初心?或許我能給自己下個決心,但我的夥伴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