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綠蘿裙 作品

第221章 九月裡




    她練得很認真,來大同後日漸拖延的起床問題,也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生物鐘又調回了六點半。



    在此期間,謝玄英算完了今年的夏稅。



    俗話說,夏稅無過八月,秋糧無過明年二月,就是指一年兩次的稅。



    夏稅是在八月收的,百姓在八月末前上繳,一般是糧食、絲綿或者直接摺合成銀子。



    九月,各縣的稅糧上報到知府衙門,就可以算賬了。



    這個帳不是指收上來多少東西或銀錢,而是根據稅收重理黃冊。



    按道理,黃冊該十年重修一次,可大同的人口變化太厲害,又頻繁戰亂,衙門裡的黃冊不知道是哪年的老黃曆了。



    而黃冊有問題,稅一定就有問題。



    比如飛詭,就是豪強大戶將自己的土地化整為零,分別安排在其他人的名下,假如是查無此人也就罷了,更過分的是,讓別人(大多是不知情的貧苦百姓)替自己承擔賦稅。



    這可真的是人在家中坐,賦稅天上來。



    還有一種叫典賣。



    這就是將田寄在他人名下,尤其是官宦士人之家,他們可以免賦稅。如此,賦稅成為大戶人家的收入,光明正大挖國家牆角。



    而農戶給豪強交了稅,不是說田就能一直是自己的了。用不了多久,交的賦稅就會變成佃租,田就歸大戶所有,而自耕農就變成了佃農。



    夏稅沒有秋糧來得要緊,所以,謝玄英想趁此機會,梳理一遍大同的人口。



    這是一個大工程,不止戶書被關在衙門幹活,三個師爺也沒逃過,每天睜開眼睛就是數字,看得他們想吐。



    見狀,程丹若主動承擔了一部分工作。



    真正的黃冊重造工作,是由朝廷統一調度的,謝玄英只是粗略計算,想知道大同目前有多少人口。



    黃冊上,整個大同府的人口大約是10萬左右(這是多年前的黃冊記載),但從交稅人口來看,大約有15萬。



    錢師爺按照經驗,給出一個數字:“20萬總是有的。”



    5萬逃稅的人,大部分是投獻的佃農、和尚道士、流民隱戶、漏戶。



    而整個大同府的稅糧,才八萬石左右,按照“糧二十萬石以上為上府,二十萬石以下為中府,十萬石以下為下府”的劃分,毫無疑問是整個大夏的貧窮地區。



    任重而道遠。



    謝玄英和程丹若說:“番薯和土豆都在路上了,明年開春,必須墾荒。”



    程丹若道:“這兩種都很適合在山西種植,一定會好的。今年你還請求朝廷免稅嗎?”



    “肯定不行。”謝玄英道,“再少也得交些。”



    今年沒有打仗,也沒有大的自然災害,只是夏天雨少了些,算是好年景了。再怎麼也得給朝廷交點稅。



    他有點煩:“我還要寫互市的摺子。”



    程丹若拍拍他的手臂:“統計出來了?如何?”



    他道:“得勝堡三千多匹馬,六千多牛羊,新平堡七百多匹馬,牛羊三千,兩地合計交易兩萬兩銀。”



    “稅收多少?”



    “三千左右,不算一千的撫賞費。”



    “不錯了。”程丹若客觀道,“只開了兩次互市,假如明年能再放開些,商稅一定不少。”



    謝玄英點點頭,磨墨擬摺子,順口問:“毛衣的事也該說了,最好託人送一件過去。”



    “我已經準備好了。”程丹若拿出自己新織的毛衣,“這是我親手織的,用的羊毛還算柔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