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 作品

第1128章.會館談話.

    老夫只是一個閒人,腿腳也還算利索,沒必要讓各位大動干戈的迎接,所以也就沒有通知大家,宴請問安之類的事情也全都免了,老夫來京城可不是為了應酬……

    當然,老夫今後若是在京城之中遇到事情需要各位出手相助,也肯定會拉下老臉直接開口,所以大家也不必在意老夫,該幹什麼就幹什麼吧,”

    楊洵的講話直白且又詼諧,雲貴會館的眾人不僅沒有覺得楊洵刻意疏遠他們,反而覺得心中親切。

    然而,楊洵雖然是讓眾人不要在意他,但以他在雲貴人心中的聲望地位,眾人又豈能真的不在意?

    所以,趁著楊洵的兩位弟子為楊洵安排房間、楊洵則是坐在雲貴會館之內暫歇之際,所有人皆是圍在楊洵身邊、希望能與楊洵交談幾句,這對於他們而言乃是莫大的榮幸。

    見到這般情況,楊洵也不在意,只是笑著問道:“老夫剛才推門進入會館之際,見你們正在專注討論事情,卻不知正在討論何事?竟是引起了這般多的議論?”

    一名出身雲貴的讀書人連忙解釋道:“楊院長,我們剛才正在討論七皇子殿下的事情……您也知道,七皇子殿下目前受到了各方關注,所以世人們也都對他的過往事蹟感興趣,這段時間以來,朝野各界也是多有議論。”

    “哦?都是如何議論的?”

    楊洵聽到此言,卻是也有了興致,開口問道。

    這名讀書人見楊洵與自己搭話,不由是愈發興奮,滔滔不絕的講道:“關於這位七皇子殿下,最讓人津津樂道的一點,乃是他的無為處世之道,很多人都認為七皇子殿下他能走到今日這一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無為’二字!”

    接下來,這位讀書人就開始滔滔不絕的講訴起了有關於七皇子的事蹟。

    簡而言之,就是七皇子有多麼尊重百官、從善如流,遇到事情之後從來都不會主動發表看法,而是會首先聽從身邊賢能的意見,若是有事情需要處理與解決,七皇子也從來都不會自己出手,而是會推薦有能力的賢能放手去做,自己絕不干預。

    但也正因為如此,七皇子才會擁有今日這般潔白無瑕的聲譽形象,所以他也才會成為下一任儲君的首位人選。

    “道家有言——‘無為而無不為’,學生認為,七皇子殿下的處世與行事,正是契合了這句話!想當年唐太宗從善如流、垂拱而治,被後人傳為佳話,而如今七皇子殿下有望成為儲君太子,我大明朝也未必就不能復現當年的貞觀之治……”

    然而,聽到這位讀書人的講訴之後,楊洵的花白眉毛卻是微微皺起,再次問道:“你剛才說,這些說法目前流傳很廣、朝野各界皆有討論?”

    另一位雲貴出身的朝廷底層官員則是迅速答道:“正是如此,也許是因為七皇子殿下的上位跡象已是愈發明顯了,所以大家這段時間就皆是在討論這些事情。”

    聽到這般答覆之後,楊洵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但並沒有任何評論。

    接著,楊洵一抬頭,卻發現他的兩名弟子已經站在人群之中等候多時,顯然已經安排好了楊洵的房間。

    於是,楊洵也起身向會館內的眾人告辭,表示自己一路趕來京城、身體頗感疲憊,所以就想要及時休息一番。

    聽到楊洵的這般說法,會館內眾人出於心中敬重,皆是不敢挽留,只好是目送著楊洵與他的兩位弟子前往了會館二樓房間,所有人的目光皆是充滿了崇敬與遺憾。

    *

    卻說,楊洵來到了自己的房間之後,坐在桌旁沉思片刻之後,突然搖頭說道:“這位七皇子的目前處境,恐怕是很不妙啊……關於他的這些流言輿論,看似是在誇他,但實則是把他架在火爐上烤!”

    楊洵身為當今大儒,能陪在他身邊的親傳弟子自然也都是不凡之輩。

    跟在楊洵身邊的這兩位弟子,相貌有七八分相似,卻是同父同母的兄弟,皆是五官端正、身材挺拔、幹練沉穩、精神飽滿。

    相較而言,年紀稍大一些的那名弟子叫做江淳,眼神表情皆是要更為溫和一些,而年紀較小一些的弟子名叫江正,氣質間則是更多了一些鋒芒畢露之意。

    此時,聽到楊洵的說法之後,江淳問道:“老師,您為何這樣說?”

    楊洵緩緩道:“關於七皇子殿下的那些流言輿論,表面上是誇他無為不爭、順其自然、敬重百官、從善如流,但仔細想一想,所謂‘無為不爭’、‘順其自然’,又與缺乏擔當、毫無作為有何區別?所謂‘敬重百官’、‘從善如流’,又與缺乏主見、性格軟弱有何不同?

    嘿!隨著這般輿論越傳越廣,七皇子殿下的這般形象必然就會深入人心,若他只是一位尋常皇子,這般形象自然沒什麼不好,但若是他想要繼承大統,這般形象的利弊可就難說了!

    朝野各方勢力不僅會懷疑他是否可以擔當重任,更還會下意識的輕視於他,認為七皇子這樣的人物就應該是完全聽取自己的意見……但這樣一來,他今後又要如何坐穩儲君之位?

    對於一位九五之尊而言,必須要贏得官民敬畏才能統治江山,而這‘敬’與‘畏’二字,卻是缺一不可,若是隻能取其一的話,又究竟是‘敬’字重要?還是‘畏’字重要?

    從古自今,曾有許多皇帝僅是憑藉一個‘畏’字就坐穩了江山,但又有哪位皇帝只依靠一個‘敬’字就能讓官民景從?剛才還有人以唐太宗為例,卻不知唐太宗在垂拱而治之前,乃是親手打下了大半個江山啊!”

    聽到楊洵的這般評價,江淳、江正兩兄弟皆是陷入了思索之中。

    最終,江正緩緩評價道:“在趕來京城的路上,咱們曾在一間茶館聽了一段《西遊記》的評書,說是唐僧歷經九九八十一難才能修成正果,但佛教又總是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弟子當時就在想,為何好人成佛這般困難、惡人成佛又是這般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