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豸 作品

第1045章.多做多錯的時候太子總是表現活躍.

    說完,林維就迫不及待的想要離開。

    錢通自以為討到好處之後,也是笑眯眯的拱手向林維送別,道:“好說好說!這一次也要多謝林尚書的出力!等到鄙人前往禮部衙門領取賞賜的時候,還會有一份心意送上!”

    林維點了點頭,當即就要轉身離開,但他走到門口處的時候,卻又停下了腳步。

    然後,林維轉身看著錢通,目光隱隱間帶著憐惜之意,忍不住提醒道:“有一件事情,本官必須要告知於錢使節……明朝境內的所有胰子生意,與鹽鐵等物有些類似,皆是由內承運庫專供專賣,民間商賈若是想要擁有販賣胰子的資格,就必須要在戶部競標才行,唯有從戶部競標到了憑證,才能從內承運庫領取胰子、進行販賣……也就是說,錢使節你若是沒有戶部的手續,是不可以私下販賣胰子的,這批胰子也只能全部運回後金,不可作為他用。”

    聽到林維的解釋,錢通頓時是愣住了。

    另一邊,林維見到錢通的表情變化,又連忙補充道:“還有,錢使節剛才表示要送給本官一份心意,這件事情就大可不必了……正常交接就好!正常交接就好!”

    說完,林維就匆匆轉身離開了,只剩下錢通一人面色漸漸憋紅!

    沒有戶部的憑證,就不能隨意販賣胰子?這是什麼意思?也就是說,德慶皇帝賞賜給後金的這批胰子,就只能砸在手裡了?

    難道說我倖幸苦苦、冒著生命危險出使明朝,最終只能撈到一批用來清潔身體的胰子返回後金?

    後金正值糧荒之際,飯都吃不飽了,就指望著這次能從明朝撈到一筆好處、換成糧食救急,若只是攜著一批無法販賣的胰子返回後金,又有何用?全民搞衛生嗎?胰子也許有用,但絕不是後金的必需之物!後金的當務之急是讓軍民們吃飽肚子,而不是個人衛生!

    想到這裡,錢通的腦海裡已經浮現出了玄燁看見這批胰子之後的陰沉面色。

    “明朝……這般做法!哪裡還有天朝上國的體面!”

    憋了良久,沒有佔到任何便宜的錢通終於是罵了這麼一句!

    但除此之外,錢通也無法改變任何事情。

    畢竟,後金雖然沒有佔到便宜,但明朝表面上確實是極為慷慨,讓人挑不出任何毛病,賞賜給後金之物價值足夠貴重,只是這批賞賜之中佔大頭的胰子不能販賣罷了!

    與此同時,林維因為害怕難堪,匆匆逃離了錢通的房間,但依然是隱約間聽到了錢通的怒聲發洩,不由是腳步更快了。

    “幸好!幸好這位錢使節並不清楚,這批胰子之所以是價格高昂,只是因為數量稀少罷了,但實際成本只有三五千兩銀子……若是讓他知道了這些事情,我這次就真要無法下臺了,朝廷體面也要蕩然不存……唉!也不知趙閣臣為何要這般吝嗇,手段也太絕了!後金的今年進貢這般之多,足見他們的誠意,但趙閣臣竟然是異想天開,打算只用一批胰子作為回禮!

    昨天的時候,若不是因為我的據理力爭,陛下也想要維持朝廷的體面,總算是讓戶部與內帑補充了一批與後金的進貢之物價值相若的金銀與珍寶……否則的話,後金的進貢就要全部打水漂了,連本錢也拿不回來!”

    暗思之際,林維又回想起了趙俊臣昨天的建議!

    “陛下,您若是不希望建州女真等部佔到太多便宜,但又想要維持朝廷的體面,那就多賜給他們一些虛而不實的東西就好了!何為虛而不實?就是無價之物!也就是我大明獨有、而後金沒有的東西!這樣一來,這些東西對於後金而言就是無價,它的具體價值幾何,自然就是由咱們說了算!

    臣認為,陛下與宮中妃嬪們平時所用的御用胰子,就很合適!自從臣發明了胰子之後,就一向是由內承運庫專造專供,這既是我大明獨有之物,也是建州女真從來都沒有見過的東西,而且它也有些實際效果,很受各方歡迎……而陛下與宮中妃嬪們平時所用的御用胰子,自然是價值更高,就說它一塊價值幾十兩銀子也無人可以反駁,但實際上它的成本並不高,只有幾十文錢,也很容易製造,咱們不妨就用宮中御用的胰子作為賞賜、交給建州女真等部,就說這批胰子價值好幾百萬兩銀子,任誰也挑不出毛病!”

    當時,聽完了趙俊臣的這一番話,御書房內所有人都是目瞪口呆,只覺得趙俊臣的臉皮太厚。

    *

    趙俊臣前一世的時候,也曾看過幾部網絡歷史,裡的主角或是涉獵極廣的理科男,能夠創造發明很多東西;或是博聞強記的文科生,各種詩詞歌賦總是信手拈來。

    趙俊臣也穿越了,相較之下卻是差之遠矣,只“發明”了兩件東西,一個是香皂,一個是印字蘋果,而且還只是提供了大概思路,具體過程全都是由皂匠與果農們負責完成的。

    幸好,這兩樣東西或多或少都發揮了作用,影響了趙俊臣的命運、甚至是改變了大明朝的局勢走向。

    時至今日,趙俊臣在短時間內已經不打算再“發明”任何東西了,卻是把注意力轉向了詩詞方面。

    很可惜,趙俊臣對於明朝之後的詩詞瞭解不多,除了***那幾首天生霸氣的詩詞之外,就只剩下寥寥兩三首可用。

    就在林維與錢通見面之際,趙俊臣正站在書桌之前,落筆寫下了一首自己記憶中的清朝著名詩文。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半清宵,淚雨霖鈴終不怨,何是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作心願。”

    好吧,實際上只是半首,因為後半首詩趙俊臣已經記不清楚了,默寫之際也就出現了幾處偏差,雖然只是寥寥幾字的改變,但詩中意境終究是差了一些。

    憋了半天,但無論如何也無法把詩句補完,趙俊臣嘆息一聲,隨即把手裡的兔毫丟到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