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小黑 作品

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最可怕的是我們失去了對貧窮的想象

可以預見的是,對於影評人,對於媒體人而言,《暖春》更像是《隱入塵煙》的添頭。靷

沒辦法,這年月,像《暖春》這樣的電影,其實劇情的確是有些簡單俗套了,不過,作為商業片來說,卻已經足夠了。

但是相比起來,《隱入塵煙》卻更受影評人和媒體人的青睞。

畢竟,《隱入塵煙》在這個節點,對於很多人而言,也許是得益於那些“鄉村”題材的影視作品,所以,讓很多人都有種錯覺,如今的國內的農村,家家戶戶都能住上小洋樓,甚至都能開的起小汽車。

甚至於,很多影視作品裡面的農村的生活,給人的感覺,比城市的人的生活還要充足還要富裕。

為此,《隱入塵煙》的出現可以說是近年來,最最特別的一部鄉土片。

因為《隱入塵煙》沒有遮掩,無比地直截了當地把那些苦難展現在大眾的眼前。

為什麼會有人說,《隱入塵煙》是拍給“中產”觀看的農民電影?靷

因為事實就是如此。

電影的受眾最多的是什麼人?

真正的農民們會成為電影觀影的主力人群嗎?

顯然是不可能的事情,真正的觀影的主力人氣從來都是“中產”。

這是淺層面上的一種說法,而更深層次的是,《隱入塵煙》裡面展現出來的農村,當然不可能是普遍存在的情況。

否則的話,為什麼會有《暖春》?

不是說其他的鄉村影視作品,就一定是虛假的,有富裕超過城市裡的人的農民嗎?靷

答案是有的,但是實際上客觀地說,他們這些富裕的人群,還是農民嗎?

靠種地發家致富的始終是極少數,那些村裡的農民富裕起來,實際上更多的是因為他們走進了城市,完成了身份的轉變。

就像《隱入塵煙》裡面的張永福一家,他們其實早就已經不是農民了。

隨著兩部電影開始面向普通觀眾點映,關於這兩部影片的評論也陸續多了起來。

“真正打動人的往往不是刻意堆砌的悲情,可能只是雨槽瓶瓶哨聲響,夜歸路的盞燭光,開水涼了一趟又一趟,麥子烙印在手上。”

“有的人打驢,有的人護驢;有的人打水也不忘把蝌蚪放回池裡,有的人路過也要抓蛤蟆綁在手腕上;有的人說借是一碼歸一碼,有的人要別人獻血問你衣服還合身嗎;有的人累死累活砌磚蓋房只為能夠安安穩穩過日子,有的人不提前商量給別人申請樓房,拆人磚房只為那五千塊錢差價;有的人在人情世故中想找一份體面,有的人選擇隱入塵煙......好久沒有看到這麼鞭辟入裡的鄉土影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