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614內閣和言官亂戰

 和高拱接觸下來,張居正可不認為他是個好相與的,否則也不會在裕王府裡經常和魏廣德說那些話。 

 張居正太瞭解裕王府那些人了,大家表面上樂呵呵的,其實大多對高拱意見很大。 

 所以,交惡高拱,未必是交惡整個裕王的潛袛,對魏廣德他自然還是要保持原來的樣子。 

 說到底,就是自己和高拱之間亂鬥,和旁人無關了。 

 也沒有交接程序,本身張居正已經不常管校錄館的事兒,只是到那邊文書房把事務轉交到魏廣德手上後就匆匆離開。 

 魏廣德也不會過多幹預校錄館分派書稿,只要求均等,當然對於效率高的官員可是適當增加一本兩本書稿的校錄任務。 

 至於說封衙,校錄館這個時候哪裡還有封衙一說,就是連軸幹。 

 兩日後,正旦節,隆慶元年正月初一百官入宮慶賀,分校官們才難得有一天休沐的機會,第二天大朝會又耽誤兩個時辰,結束後眾人又都匆匆返回。 

 就這樣,內閣和禮部每天都有人來這裡,瞭解抄錄進度,把魏廣德也是逼得煩躁不已。 

 不過他知道原因,禮部要掌握這邊抄書的速度,估算出成書的時間,才好和工部確定永陵那邊的時間。 

 不出正月,宮裡終於還是傳出消息,隆慶皇帝接連兩道旨意發出,升翰林院侍讀學士張居正為禮部右侍郎兼翰林院學士,升翰林院侍講殷士儋為本院侍讀學士掌院事。 

 魏廣德官職超過殷士譫就是因為參與到抄錄大典中,他勤勤懇懇的工作讓嘉靖皇帝滿意,而他的付出換來兩次提升品級的機會。 

 無論如何,魏廣德都覺得自己還是應該把手上的工作做好,不要因為老皇帝死了,就不管這攤子事兒,畢竟是他的遺願。 

 當初那份條子,魏廣德已經通過陳矩交到了隆慶皇帝手裡,只不過這段時間暫時沒有傳出旨意。 

 或許隆慶皇帝還忙著給那些加封諡號的聖旨蓋章吧,魏廣德有時候在校錄館裡不無聊奈的想到。 

 “老爺,今日胡應嘉上了兩道奏疏” 

 蘆布依舊是原來的樣子,在魏廣德校書的時候他就去外面打聽朝裡的消息,在魏廣德休息的時候告知。 

 “祖宗朝軍國大政皆躬臨臣下處斷,自英宗皇帝以沖年即位,輔臣偶從權宜創為早朝奏事之例,遂相沿不改.臣又考前代宰相入閣議事必使諫官隨入諸所,陳奏皆得預聞,而國朝之制令六科輪官於殿廷左右紀錄,聖旨蓋亦前代遺意,乞恢弘舊典,此後接見大臣必命科臣更番隨入,凡有奏事不忠者,聽其面折是非或退而參論,則大臣鹹盡誠款而聖體亦得垂拱仰成。” 

 看著胡應嘉上的第一本奏疏,魏廣德臉上就浮現出一絲冷笑,他以為他能以此代表六科? 

 看上去大幅提高六科的權利,誰會答應?六科的人敢收嗎? 

 不過事態發展很快還是超過了魏廣德的想象,他沒想到胡應嘉拋出的魚餌六科的人還真敢接。 

 此時朝中大臣紛紛自陳,以大學士徐階、李春芳、郭樸、高拱各奉詔自陳求退,皇帝俱優詔褒留起,各部堂官也開始跟進,隆慶元年的京察就此展開。 

 吏部尚書楊博負責考核京官,挾私貶斥給事中鄭欽、御史胡惟新,而庇護鄉里,山西人無考核下等者。 

 應嘉彈劾楊博私憤,貶斥言官,包庇同鄉,胡惟新亦上疏,揭發楊博考察官吏不公,上下其手,營私舞弊。 

 對此,早和胡應嘉交惡的大學士高拱等挾私報復,指責應嘉、惟新“黨同官妄奏,擬旨斥為民”,引起輿論譁然。 

 給事中歐陽一敬、辛自修,御史陳聯方等不平,聯手俱交奏章營救,指責高拱、徐階獨裁,應嘉遂得以免禍,調任建寧推官。 

 魏廣德沒想到科道官員如此善戰,居然在明知幾無勝算的情況下還會幫著胡應嘉說話,特別是歐陽一敬的加入,事前魏廣德居然沒有聽到他的告知。 

 雖然之後歐陽一敬遞來條子,不想他難做才沒有告知,而他參與保胡應嘉不是因為他們對,而是為了保住科道的臉面。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