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559“鈔法”

 實際上,發行大明寶鈔並不是朱元章心血來潮的反應,而是繼承元朝的制度。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使用紙幣的國家,早在唐代就出現了具有現代匯票性質的“飛錢”。 

 宋代的“交子”、“會子”,已是比較成熟的紙幣,已是比較成熟的紙幣,金代承襲宋制繼續使用紙幣並有所發展。 

 到元代,則在宋、金的基礎上更趨完善,實行純紙幣制度,金銀和銅錢都不許流通。 

 宋、金兩朝雖都發行紙幣,但都與銅錢並用,作為法定貨幣,在金朝末年,曾濫發紙幣來解決財政困難,造成了紙幣貶值,失去信用。 

 紙幣代替金屬充當流通手段,必須有充足的準備金。 

 元朝建立的紙幣則在制度上避免了出現濫發紙幣的現象,元朝初期實行紙幣的準備基金充足,各地領取新鈔,必須先交金銀為本,集中全國現銀於國庫,以安定人心。 

 加之強制推行紙幣的權力機構國家政局比較穩定,也使紙幣的施行成為可能。 

 在此期間,元朝的紙幣也曾經出現過段時間的混亂,而究其原因則是因為金銀全部起運國庫,導致各地無紙幣可兌換的金銀,實際成了無本虛鈔。 

 元朝政府立即整治鈔法,並停止起運庫銀,鈔值重新恢復穩定。 

 但是自大德七年前後又出現鈔幣貶值,武宗即位後,濫行賞賜,開支浩大,任意動用鈔本,使鈔值更加下跌,而之後的政策皆未能重新穩定鈔值。 

 在元末各地農民起義爆發後,軍費激增更是無力控制鈔值,最終元朝的紙幣制度隨著政權一起徹底崩塌。 

 親身經過元末鈔法之亂的朱元章,深知元末鈔法的弊端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因此,在大明寶鈔制度的設計內容方面,他又做出了與宋元時期不同的創造,即不設立準備金制度,而是以官府權威強行推動,這是一種對政府強大的政治權力和皇權高度依賴的貨幣制度。 

 事實上,大明寶鈔和現今貨幣制度已經是高度相似,以國家信用作為擔保的制度。 

 為了在民間推動大明寶鈔,明廷明確規定禁止民間使用金銀交易,否則要被官府治罪。 

 百姓可以拿金銀去官府兌換寶鈔,卻不能用寶鈔向官府兌換金銀。 

 稅收方面為錢鈔兼收,寶鈔佔據十分之七的比例。 

 寶鈔和貴金屬貨幣之間的單向兌換制度體現了明政府強制控制國家流通貨幣制度的政策特點,並可以大肆從民間掠奪財富以供朝廷使用。 

 寶鈔發行後,政府和民間不同的使用狀態,是寶鈔後期弊端叢生,貶值嚴重的關鍵原因。 

 朝廷憑藉手中強大統一的政府權力,不顧市場流通規律,一味的印發紙幣,只為解決朝廷自身需要。 

 雖然在軍費、官僚集團的薪俸、賞賜等方面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但是,由於寶鈔自身設計制度的缺陷,註定寶鈔在民眾之間難以流通。 

 從洪武末年開始,一直到正統初期,寶鈔就一直呈現出貶值,自正統年間以後終於幾乎淪為廢紙。 

 雖然內廷依舊印刷寶鈔以來折抵官員俸祿、賞賜,可除此以外民間幾乎已經很少流通,僅有的一些也只是為了衝抵每年的賦稅。 

 這,或許也是大明朝直到滅亡,大明寶鈔依舊在發行的原因,因為地方官員可以從中獲得暴利。 

 那就是在徵收賦稅時以實物和現錢收取,上繳時則將該部分以大明寶鈔衝抵,兩者之間差價巨大,獲利也遠超之後的火耗。 

 只能說,大明的官員們是真的很會賺錢。 

 在魏廣德看來,大明寶鈔的失敗,除了肆意發行導致的貶值因素外,寶鈔與金銀之間的交換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保證寶鈔價值的一個很重要的方式。 

 試問,後世各個主權國家發行的鈔票,相當一部分也都是沒有建立保證金制度的,可那時的貨幣依舊可以保證幣值,這是為什麼? 

 後世貨幣匯率不斷變化,可除了極端情況下,各國的貨幣還是相對穩定的。 

 大明寶鈔制度有問題,延續下來肯定是不行的,可魏廣德覺得參照後世的貨幣政策,適當修改後還是有機會推出大明新的寶鈔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