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550不存在的三衛

 說起來,大明立國已近二百年,國家發展變化極大。 

 可國家制度方面,卻一直延續著明初朱元章和朱棣時期制定的制度,其中自然有諸多不合時宜的地方需要改進。 

 本來,嘉靖皇帝這位特殊情況上位的君主是可以實施這些改革的,可惜卻沉迷於道教修煉當中,是“嘉靖新政”在緩和了已很緊張的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後就停滯不前。 

 現在殷士譫直接點出,魏廣德給裕王提的建議,很可能引發遼東戰事,讓遼東明軍承受來自蒙古人以及更北邊女真人的攻擊。 

 依舊是笑著搖頭,魏廣德不緊不慢的說道:“遼東的蒙古人,其實也沒什麼戰力,一盤散沙而已,至於那邊的女真人,他們真有能力反抗官軍嗎?” 

 “可就怕草原上的韃子和他們勾接,那就危險了。” 

 殷士譫卻是很嚴肅的說道。 

 魏廣德卻不在意,殷士譫他們的想法,其實也是為了避免遼東爆發戰事,其實對國家和士卒來說是好事兒。 

 可他們並不知道,不過百年,現在弱小的,還四分五裂的女真人會被一個人統一,而且如同其他剛統一的部族一樣,在他們民族英雄的帶領下爆發出一股強大到無法匹敵的戰力。 

 他的後人,甚至帶著這個弱小的民族打進中原,佔據了這大好河山。 

 以前,魏廣德曾經想過,找機會安排人去遼東,把建州女真的族長一脈直接滅絕算了,這樣就可以減少很多麻煩。 

 只是現在的他,影響力還達不到,而且時間反正還遠,所以也不急於一時。 

 可是,自從俞大猷調廣西后,魏廣德開始關注大明朝對西南地區一點點的改造,發現似乎這才是一個一勞永逸解決女真的辦法。 

 明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政策,其實是很靈活的。 

 明朝的建立是以接收元朝留下的政治遺產,在明初時期,明軍的強大讓西南少數民族都畏服,自然只能投降,亦如他們對元朝一樣。 

 而明朝對他們也是實行懷柔政策,對於主動投降的都按照元朝對待他們的方式,也就是依舊用土官制來治理這些地方。 

 中國地域遼闊、民族林立,怎麼樣處理好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係,始終是統治者的一大難題。 

 唐、宋時期,為了加強對少數民族佔據多數的州、縣控制,一般會授權部族首領擔任地方官員實行管理,加派朝廷任命的監管官員,這就是羈縻政策。 

 在羈縻政策演變到一定階段,也就是進入元朝統治時期,土司制度得以衍生出世。 

 蒙古族推翻舊王朝,建立了疆域空前闊大的元朝,其下民族眾多,史載“蓋漢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三千三百六十八里”。 

 元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統治,創立了行省制度由中央直接管轄少數地區,並且在這之前由唐宋所建立的羈縻州府也都歸到各自行省的管轄範圍內。 

 除此之外,元朝還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推行了“蒙夷參治”的方法。 

 中央統治者一方面派遣宗親王室鎮守少數民族地區,另一方面又廣泛接納當地的土著民族首領,並舉薦其成為當地士官。 

 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充分調動少數民族人民的積極性,同時還保證了中央王朝在少數民族地方的統治。 

 而“蒙夷參治”的治理策略就是“土官制度”的前身,在那時,元朝將全國的各類官員統一分成兩大類——“土官”和“流官”。 

 在行省和宣慰司這兩級中,主要以流官為主、土官為輔,而在路及路以下的級別則廣泛舉薦土官。 

 除此之外,元朝還給予土官一些特殊優待。只要官員們對朝廷忠誠不二,便允許他們長久統治區域,還可以世襲官職。 

 明朝採用“恩撫”政策,“威德兼施”,使得明朝最終贏得了少數民族的支持,達到不戰而勝的效果。 

 當然,這麼做也是有皇帝自己的思考。 

 明朝皇帝們長期主張“守在四夷”的治邊思想,對西南地區的管理以“守”為其核心,以元為鑑,反對以西南邊疆為依託實行軍事擴張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