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空間來客 作品

513三軍到齊

 “有俞將軍坐鎮,東翁當無憂亦。” 

 那師爺顯然是佩服俞大猷的人,此時由衷說道。 

 譚綸擺擺手,笑笑也不說話。 

 從他內心來說,當然是戚繼光調到福建作戰是最好的,誰讓他和戚繼光更加熟悉。 

 當年他在浙江任知府的時候,俞大猷已經是浙江總兵,而戚繼光是僉事遊擊,帶著兵遊走於浙江各處滅火。 

 其實,譚綸練兵,很大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和戚繼光說話的時候,由戚繼光提議的。 

 各府縣各練一支精兵保衛家鄉,遇小股倭寇則主動出擊,遇大股倭寇則據城死守,等待朝廷救援。 

 而練兵之法,譚綸和戚繼光也都有閒聊,所以二人從選兵到訓練,方法上都是大同小異。 

 只不過,戚繼光的提議,在浙江其他府縣並未得到推廣。 

 因為這樣練出來的兵只能是鄉勇,由地方上自己掏錢供養,最多就是有了戰功,可以從胡宗憲胡總督那裡領到一些賞賜。 

 而朝廷給的賞賜,對於供養這許多鄉勇來說,其實杯水車薪。 

 誰當兵不是為了錢? 

 餉銀給少了,就沒人願意來,錢給多了,說不好聽就是從地方官荷包裡掏出來的銀子。 

 這些銀子,如果不是發給鄉勇,那麼就可以通過各種名目最後落到知縣、知府官員手中。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這話可不是白說的。 

 明清時期的官場,其實地方官員都是按照賦稅任務收稅,不過那些是上繳給上面官衙的。 

 而自己官衙的收支,則是以雜稅形式收取。 

 至於收取的度,那就看你的實力。 

 若是有強力武裝彈壓,不怕鬧出民變,大可把人收稅收到傾家蕩產。 

 單說明朝,中央收取的賦役真的很低,是歷史上所有朝代最低的。 

 只不過,自從朱元璋以後,朝廷對官員的約束逐漸下降,從上到下貪腐成風。 

 地方官員自然不斷提高雜稅,維持了衙門運轉,剩下的可都是自己的。 

 高興了,大考之年,就往上面多繳點,看能不能升官。 

 不想升官,那就指著雜稅收,賺夠養老的銀子。 

 當然,因為關係到身家性命的原因,地方官員大多還是知道該怎麼收這個稅,也不敢收取太狠。 

 把百姓逼得活不下去,讓人造反生事,他們也就幹到頭了。 

 所以,對於地方官來說,收稅也是個技術活。 

 既要把銀子賺了,還要民間能活過去,這就很考驗官員的能力了。 

 當然,這些東西,一般都是有師爺幫著測算,倒不用官老爺們費心。 

 雖然倭寇鬧得兇,可真願意往這裡面砸銀子的官員,也就只有譚綸等寥寥數人而已。m.. 

 巡撫衙門的人派出去,不到兩天就收到了浙兵已經進入福州府的消息,只不過現在還在福州邊界地帶的村鎮上,所以消息還沒有傳進省城。 

 不過這不重要,譚綸直接派人給胡守仁送信,讓他們儘快到福州和他會和,之後一起南下興化。 

 “東翁,這次南下,是不是把易道潭易大人也帶上?” 

 和胡守仁聯繫好以後,等待期間,師爺有找到譚綸商議道。 

 這些天,民間還不知道,朝廷新任命的興化府知府易道潭已經到了福州月餘,可卻是遲遲不願南下興化府。 

 而原先逃出興化府的知府翁時器聽、通判李邦光等具被嘉靖皇帝下旨押回京城逮問。 

 按理說,興化府城收復已有月餘,作為新人知府的易道潭早就該履任,抵達興化府城開衙,處理後續事宜。 

 可是,在福州官場上卻都知道,這位易大人倒是早早就去了興化府城,可是在家丁護衛下甫一進入興化,隨即很快就退出城來。 

 不是遭到倭寇攻擊,而是被興化府城的慘狀和惡臭燻的。 

 看到治下這個樣子,易道潭也是個妙人,居然直接撒丫子跑回福州去了。 

 易道潭,生於正德七年,字進明,號洞皋,湖廣嶽州府巴陵縣人。 

 少孤家貧,性深沉,好讀書,嘉靖三十二年,登癸丑科陳謹榜同進士第220名,觀戶部政。 

 入仕十年,做到知府的官職,可見其人能力當時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