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神偷 作品

第217章 孝陵(1)

翻開大明帝國最輝煌的篇章時,我們不難發現,帝國的轉折點從大明帝國第二位皇帝開始。

這位皇帝將這個傳統的小農經濟的國家,且自詡為天朝上國的王朝,引導成為一個貪婪的怪獸。

對內各種新政,逼迫權利官紳階層對農民,工人,乃至手工業者,自由職業者讓步。讓新生的商業階層,開始在這個國家有了話語權。

對外實行吞併,將傳統的中國疆域拓展到了認知之外,更將這個國家和民族,對土地的貪婪和渴望,變成對大海的探索。

戰爭,新政,戰爭,開海,戰爭....

我們不難發現,在大明帝國轉型期間,每個關鍵的節點總是伴隨著各種戰爭。

對於那位譭譽參半的皇帝,為何這麼鍾愛戰爭我們不得而知。

許多人說,戰爭給大明帝國帶來了巨大的紅利,還有更加龐大的市場。可是我們要看到另外一點,就是大明帝國通過一系列的對外戰爭,在帝國的核心本土之外,建立了一系列牢不可摧的島鏈。

征服這些地方靠武力,而讓這些地方變得堅不可摧,是大明帝國準確的說是華夏民族,那讓人望而生畏的同化能力和周邊各國對於中國的文化認同感。

但每當讀這段史料時,有些學者總會有些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點。

當時的大明帝國已是世界上最強的國家,按照正常的邏輯,他會如曾經的漢唐一樣,以德行標榜自身,屹立在東方。

但是那位皇帝之所以做出一連串的改革,讓帝國走上一條和歷史截然不同的道路,是因為那位皇帝留下的文字當中,在字裡行間總是帶著莫名的危機感!

對此,中國的學者們說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居安思危。

可是西方對此不這麼看,因為那位皇帝的意識太過超前,超前了數百年。

西方國家在兩百多年之後,才認識到海洋的重要性,開始探索。也通過一系列殘忍的戰爭,找到了找到商品傾銷地緩解人口壓力的辦法。

然而正當他們為此沾沾自喜的時候,卻猛的發現,東方的大明帝國,已經把這套方法運用了兩百多年,爐火純青。

大明皇帝為什麼會有危機感?

他為什麼會有那麼超前的意識?

這樣的答案,或許我們永遠都不知道,但可能在那位皇帝留下的日記中,能找到些不一樣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