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9馬上入宮

    京師之外,一隊騎兵緩緩而來。

    數百騎兵,雖速度不快,但隊列森嚴。

    雖緩緩,但他們身上的征塵,卻表示他們是星夜疾馳而來,只不過到了京師近郊,才放慢腳步。

    騎兵最前,眾星捧月一般騎在良駒寶馬的青年將領,英武俊美的臉上,滿是糾結和愁雲。

    而且,越靠近京城的城牆,這種的神色越濃。

    寧王朱權,來了!

    若以前,這位意氣風發的青年塞王,必定人如龍馬如虎,氣貫長虹一般激昂而來,必要讓沿路的大明軍民,看看他寧藩的麾下兒郎。誇耀一番,他少年邊王的武功。

    可現在,他卻謹小慎微,小心翼翼。

    “先生,何以教我?”站馬上,朱權微微側頭,對身邊一個儒生模樣人問道。

    那人四十多歲,長鬚黑麵顯得很是老成,微微皺眉開口道,“千歲見了陛下,不可爭辯,不可辯駁,虛心認罪痛哭流涕即可!”

    說著,又想想,“這時候,千萬不能硬頂!”

    一秒記住m.

    “這個本王自然知道!老爺子的脾氣,若是硬頂,倒黴的是我自己!”寧王朱權嘆道。

    他已知老爺子突然叫他來京城的用意,更知投效在他門下的幾個鹽商已經下獄。只是他還不知道那些商人說了多少不該說的,不過想來,寧藩那些見不得光的事,該說的也都說了。

    不然,老爺子何以震怒至此!

    有些事,沒出事之前是僥倖,出了事才知道怕!

    不過驚恐之餘,又有些不忿。這等事又不是他一個藩王在做,那幾個兄長,哪個背地裡不錯。

    寧藩在大寧,地理偏遠貧瘠,百姓稀少黃沙遍地。自己這個親王,雖說手下有數不清的土地,可都是沙子有什麼用。一年的俸祿只有五百石,夠幹什麼的。

    而且大寧是邊關大鎮,兵部和五軍都督府眼睛恨不得直勾勾的盯著,一根釘子都是記錄在冊的。若不私下裡想想辦法,自己這個寧王還怎麼做。

    “千歲到了陛下面前,也要哭訴一番在大寧的功績!”那幕僚又開口說道,“譬如,您在大寧推行農耕,栽種耐旱易活的作物,又廣植樹木治理黃沙。還有您推行漢化,編纂圖書等事。陛下聽了心歡喜,對您其他的事,也就能網開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