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戲 作品

第七百一十五章遁出劫數,倒海致雨

    「大善!福生無量天尊!」

    明鏡先生喜不自勝:「小道友心懷蒼生,慈悲為懷,明心見性,已入玄門真諦,善哉,善哉!」

    「福生無量天尊!」

    這期間,倒是沒有不開眼的人問小白龍何時彌補根基,為何不早出來為西南八州億萬生靈祈雨。

    事實上,這類「精緻利己」「唯我獨尊」,不分是非的混賬人不少。

    不過,在楚塵的安排之下,這種聲音沒有機會冒頭。

    一來,楚塵的人脈關係起到了作用,玉樓真人、重樓道人、清竹居士與他交情很好,話語權又高,朝廷高層有人幫他說話,情況是不一樣的。

    二來,無論是明鏡先生,還是仙庭高功,皆是有道真修,不是不知好歹,是非不分的人。

    小白龍本就是受害人,沒有為億萬生靈祈雨散災的義務,他能出手,難能可貴。

    明鏡先生、玉樓真人問都沒有問小白龍什麼時候彌補根基,只是對小白龍大加讚許,替億萬生靈感謝小白龍不計前嫌出手。

    最後,還是楚塵自個解釋說,小白龍這兩天造化根基才穩定。

    楚塵見了儲君明鏡先生以及一眾仙庭高功的態度,頗為欣慰。

    ……

    先天神靈小白龍楚白青的出現,讓屢次祈雨受挫的天朝仙庭士氣大振,當天夜裡就馬不停蹄又開始佈置新一輪的祈雨***。

    翌日。

    一眾大神通修士修整一天後,祈雨***又如期舉行。

    萬泉郡各地百姓、散修、山魍、石怪、木精等等開了靈智的有情生靈紛紛湧來道場,祭天祈雨,成千上萬人匯聚一地,漫山遍野,黑壓壓一片,場面極為壯觀。

    與之前一樣,郡守齊修心、郡都管通達法師上臺,念【祈雨登壇咒】、【淨口咒】、【淨身咒】、【淨心咒】、【淨土地神咒】、【祝香咒】等。

    明鏡先生親自登臺,代表西南八州億萬生靈,飛章上奏祈雨青詞,祭天求雨。

    事畢,按照往日流程,自然是擅長【祈雨】神通的仙庭高功登場。

    眾人一個

    個翹首以盼,期待劫廷散去,求來甘霖的一幕。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祈雨青詞上表後,登上法壇的不是道門高人,而是一位粉雕玉琢,唇紅齒白的小道童騎著一頭黑金猛虎,登上了法壇。

    「這是哪位前輩高人,他老人家恐怕達到了返璞歸真之境,看起來竟和我家娃娃差不多。」

    」我五品道行也看不出來深淺,嘶~必然是位大神通修士無疑。」

    」大昌仙庭這是請哪位隱世高人出手了?」

    …

    一時間,祈雨道場所有人議論紛紛,對「深不見底「的小道童充滿了期待,一個個將其當做了返老還童的神仙人物。

    然而,臺下的王平、林妙音、圓通小和尚一個個卻是傻了眼。

    登臺的小道童旁人不是人,他們卻認了出來。

    這不正是楚塵的小徒弟,前幾天,他們一個個好上手捏臉了,哪兒是什麼返老還童的神仙人物。

    「楚兄(楚師兄),你徒弟怎麼上去了?」

    楚塵見三位好友開口,當即笑了笑,神識傳音道∶

    「無妨,我徒兒上臺是仙庭的安排,諸位馬上就知道了。」

    小鬼仔也連忙開口,道:「我家白青可厲害了,他一上臺,天地劫廷如春雪遇暖陽,嘩啦啦地消退,你們瞧好了。」

    王平、林妙音、圓通小和尚聞言愕然,一頭霧水。

    也就在眾人困惑之際,法壇上,小白龍從大力金虎身上跳了下來,緩步走上了高臺,站在了仙真諸聖神像面前。

    他沒有像其他仙庭高功一樣拜見仙真祖師,而是一甩身,站在高臺,俯視匍匐在地。

    對天一拜,

    對地一拜,

    最後,小白龍心神沉入識海,溝通心田射出一點真靈性光。

    這一點「真靈性光」是他先天神靈的造化根基所在,是與天地感應的最後紐帶。

    下一刻,他調集全身力量,小臉漲的通紅,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大吼一聲∶

    「冤有頭債有主,孩兒之隕落,與西南八州億萬生靈無關,天父地母,還請慈悲為懷,給西南八州億萬萬生靈一條生路!」

    「噗通」一聲。

    小白龍跪倒在地,向天地禮拜!

    見到這一幕,道場圍觀的萬泉各族生靈驚奇不已,議論紛紛,猜測連。

    「轟隆!」

    在眾人驚訝之際,隨後一道驚雷響徹天地間。

    這一道金雷,散發萬丈金光,穢炁分散,劫炁消弭。

    天為之一清,地為之一朗。

    「劫數變了,哈哈哈,劫數變了,十死無生的絕命之局多了一線生機。」

    金雷降下後,道場外,一位身披道袍,手握銅錢的五品修士激動不已,顫顫巍巍指著臺上的楚白青:

    「小龍神,臺上的是萬泉問世失敗的小龍神,他幫我們祈雨,逆天改命了。」

    此話一出,參與祈雨的萬泉郡百姓為之轟動,激動莫名。

    這些天,祈雨***一次次失敗,旱情越發嚴重。

    不僅是普通生靈的居住之地變得乾旱貧瘠,不適宜居住,就連修行中人的潛修之地也漸漸天地自然靈壓不生,日趨貧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