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麻竹 作品

第246章,風聲出圈了(求訂閱!)

    洪振波說完就望著張宣,等他做決定。

    張宣嘴角抽抽,做什麼決定呢?

    有什麼決定做的呢?

    沒什麼決定好做的,人家一開始就衝著最後一版手稿本來的。

    要是這點都想不明白,自己這麼多年不是白活了麼?

    張宣沉吟一陣,就抬頭道:“都說寫作不能忘初心,我留第一版做紀念吧。”

    交易達成,三人談話的氣氛頓時好到炸裂。

    回去後,張宣逮著單獨相處的機會問陶歌:“李是誰?”

    陶歌大樂,對他說:“李是你真正的貴人。”

    張宣蒙了,遲疑問:“人民文學那位退休的前總編輯?”

    “就是他。”

    陶歌跟他說:“當初要不是李老力排眾議,你的“風聲”很難在人民文學上發表。”

    張宣弄懂了,原來有這層關係在,難怪這娘們會替自己做主賣手稿。

    說句老實話,知道是李老後,張宣心裡就不牴觸了。正所謂人生難得一知己啊。

    這李老不僅是他的知己,還是他的伯樂。

    雖說自己兩世為人,有“風聲”這樣優質的小說在手,不愁沒機會。但這個世道真不是這麼簡單幹淨的。

    至少因為李老的存在,自己在文壇少走了很多彎路。

    陶歌問:“想明白了?”

    張宣點頭。

    陶歌接著又說:“其實我猜測,這手稿也不是李老自己買,應該是李老的兒子在收藏。”

    張宣眼皮一掀,“李老兒子?”

    “嗯。”

    陶歌嗯一聲,就細細地解釋道:“李老兒子去年在京城開了一家非常高檔的私人會所。

    為了給私人會所撐門面,李老兒子最近一年砸重金四處收購名貴古董、名畫、高價值藝術品。

    你的“風聲”手稿能被他看中,無形中也算是替你在京城一畝三分地宣傳了一波,提高了你的身價。”

    張宣不可置否:“50萬的身價麼?”

    陶歌笑著搖頭,“你就知足吧。那會所我年初去過一次,裡面的傢俱清一色紅木、或金絲楠木的,地毯來自中東,而這些僅僅是明面上最基本的東西。

    那收藏陳列室,不僅有末代皇帝傅儀弟弟的書法,齊白石的名畫蝦,還有黃永玉的親筆繪畫,金庸老先生的手稿也放在裡邊。

    你想一想,你的“風聲”手稿同這些名貴珍品並列擺放在一起,供來自全國各地的顯赫之人參觀,是不是一種無上榮耀?”

    見張宣不做聲,陶歌又給他簡單普及了一下:“你知道這私人會所的門檻麼?它只向vip會員開放,而最普通的會員年費是1.7萬美金。

    要知道京城去年的平均房價是1400元每平。”

    張宣麻了,一個普通會員的年費都可以在國內任何城市買一棟別墅了。

    這還只是普通會員的年費,要是高級一點的呢?

    哎,老男人沒見過大世面,不敢想,也不想去多想。

    這麼一說,“風聲”手稿賣過去好像也不算掉價。

    見張宣似乎想通了,陶歌伸個懶腰打趣道:“要是李老兒子看了你的“潛伏”小說,估計出價能翻好幾倍。”

    張宣坐下問:“你覺得“潛伏”小說手稿能值多少?”

    陶歌直白地說:“我給你一個參考案例,去年有一位老領導想買“白鹿原”的手稿,出價150萬元,陳老先生沒賣。

    而你這“潛伏”小說,沒個200萬以上,開口就是掉價。”

    張宣聽出了潛在意思,陶歌認為“潛伏”比“白鹿原”好。

    當初這女人面對“風聲”時,可不是這態度的。看來“潛伏”小說已經征服了她。

    想到這裡,張宣內心興奮不已。

    誰不想自己的辛苦成果得到別人的認可呢?

    更何況“潛伏”不同於“風聲”,有一半是自己原創,意義非凡!

    不過興奮以後,他忽地又生出擔憂:““潛伏”小說出版後,李老兒子會不會纏著我買?”

    面對這問題…

    陶歌瞥一眼空茶杯,神色倨傲地抬起下巴,點點,示意他倒滿。

    嘿!這女人!

    真是會賣關子!真是會指使人!

    奶奶個熊!見不得這樣,真是不想慣她,真想一指頭把她摁在地上摩擦。

    張宣撇撇嘴,不情不願地起身給她倒一杯。

    陶歌巧笑著打量他一番,舒舒服服喝一口茶,最後眉飛色舞說:“有姐在,只要你不想賣,他不會為難你的。”

    “當真?”

    “當然,姐這點面子還是有的。”

    ps:求訂閱!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