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麻竹 作品

第233章,冬天裡的野望

    下機落地時,又是一片歡呼聲。

    分開時,男孩媽媽對張宣和李梅講:“謝謝你們,有緣再見。”

    張宣和李梅只是笑笑,沒說話。有緣再見,有緣再見,茫茫人海想要再次相見那是何其地難?

    出機場後,李梅問:“回程是坐火車還是?”

    張宣淡定地說:“坐飛機。”

    李梅盯著他的後腦勺看幾秒,不再說話。

    同來接機的人在路邊隨便吃點,肚子瓷實後,一行人也是緊趕慢趕去了洋山港碼頭。

    “我們的集裝箱在這邊。”李梅對洋山港熟門熟路,一到港口辦完手續就帶著張宣往右邊走。

    到達目的地,張宣圍著2個集裝箱轉一圈就問:“這裡一共多少噸新聞紙張?”

    李梅從揹包裡翻出報表給他,介紹說:“40尺櫃裝有20噸,另一20尺櫃有12噸。”

    張宣一下明瞭,“新民晚報和華西都市報分別預訂了4個月的量?”

    “對。”

    李梅應一聲,又說:“這批交易完成後,我還得去一趟俄羅斯,為粵省日報採購12噸新聞紙。”

    打開貨櫃,張宣發現新聞紙出場成品是白色的捲筒紙,上面標有規格為1562x12000。

    張宣清楚,1562mm代表寬,12000m代表這捲紙的長度。

    伸手摸了摸,他感覺不出好壞,只覺著同平時的報紙紙張差不多,沒有書法紙的質量好。

    李梅見他迷糊,就耐心解釋道:“這種新聞紙一般用於印刷報紙,通常以80%以上的機械木漿和20%以下的化學木漿製成。

    紙質松輕、有較好的彈性,吸墨性能好,這就保證了油墨能較好地固著在紙面上。

    紙張經過壓光後兩面平滑,不起毛,從而使兩面印跡比較清晰而飽滿;有一定的機械強度;不透明性能好;適合於高速輪轉機印刷

    由於機械木漿纖維內含有較多的木質素,在光的作用下紙張易泛黃變脆,故不宜印刷需長久保存的書刊…”

    從海關出來,張宣跟著去了一趟新民晚報。

    是個中年女人帶著秘書接待的兩人。

    中年女人姓曹,李梅叫她老曹。

    曹女士見面就和李梅擁抱在一起,看兩人的笑容,應該是非常熟悉的老朋友了。

    鬆開時,李梅主動介紹張宣:“你不是一直好奇我回國後在為誰打工嗎,這就是我老闆。”

    見對方有點驚訝,李梅又插一句:“人民文學的“風聲”你應該不陌生吧,我老闆寫的。”

    曹女人更驚訝了,只是前後驚訝的兩種表情完全不一樣。

    張宣主動伸手,笑說:“你好,張宣。”

    “你好,曹茉。”

    作為新民晚報的大主編,風頭正盛的“風聲”那是必看的,而她對其作者“三月”更是充滿了好奇,根據傳聞,現在有很多記者在找“三月”的真身。

    沒想到這麼年輕,沒想到在這種情況下見面了,曹茉自然不敢怠慢。

    兩個手指尖尖交疊在一起,握了握。

    這時李梅又說話了,打趣道:“老曹,我老闆身份夠不夠喝你的武夷烏龍茶?”

    “夠,請。”曹茉笑著看眼李梅,伸手鄭重地請張宣進會客室喝茶。

    會客室很簡便,但不簡單。

    張宣盯著古聲古色的桌椅看了一陣,心都揪了下。

    他孃的,桌椅竟然是全紅木打造的。

    曹茉似乎是特別愛好茶藝,武夷烏龍茶一系列規範禮儀下來,張宣人都快等暈了。

    許久後,曹茉端了一杯放張宣跟前,語氣隨之輕鬆詼諧地說:“尊貴的客人,請飲茶。”

    “謝謝。”

    張宣不敢怠慢,把老男人最深切的內涵拿了出來。

    品了品:味道還不錯,入口細膩,有水蜜桃和蘭花的香氣,味道清爽。

    像模像樣砸吧幾秒,張宣笑著頷首:“好茶。”

    見張宣一副有文化底蘊的樣子,曹茉也不知道他是真品出來了,還是跟自己客套。

    但觀其氣質和手筆下的“風聲”,曹茉認為張宣不似作假,笑容不由咧開了幾分。

    喝茶聊天花了足足一個多小時。

    為了應付這硬茬子,張宣把前生的文化積累都拿出來了,三人天文地理、人文風貌好一通扯。

    奶奶個熊,跟一肚子墨水的女人扯淡,累死個人。

    結賬要離開時,逮著機會,李梅悄悄問:“我這老闆怎麼樣?”

    曹茉點頭:“名副其實,是個天才。”

    李梅開心笑笑,拿著匯款單走了。

    外面,張宣問:“到手了?”

    李梅把匯款單遞給張宣:“每頓利潤30元,4個月20萬噸,到手600萬。”

    接著不等張宣回話,李梅就用商量的口氣說:“根據雙方以往的默契,我打算拿出20萬元上下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