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言子 作品

第0145章 大勢已去

    一個叫做李仲諤的老臣對李德旺道:“陛下,事已至此,,,,老臣說句大不敬,犯死罪的話,蒙古滅我大夏之心昭然若揭,他們如此強大,我們無法抵抗,遲早是要滅亡的。以其全部死在這裡,不如先提前遷徙一部分人,給我們大夏留個後,若是上天垂青,說不定以後還有復國的可能。”

    李德旺意動,李仲諤又道:“宋國與我大夏爭鬥百年,雖然仇恨深切,然不可否認漢人的溫良恭儉讓,忠孝義勇嚴,這些都是每一個人都應該學習遵守的德行。

    若我大夏子民與漢人融為一體,即便他們不再知道自己是誰,但身為祖先的我們,看到子孫是一個知禮守孝,盡忠有節之人,又何嘗不欣慰呢?”

    他的話使李德旺最終下定決心,於是李德旺召來塔海哈布,讓他總覽此事。

    塔海哈布立即與餘介商議,最後確定了大致遷移的人數,十萬人,另需一萬士兵隨行保護。

    如此,共計十一萬人,這將是整個西夏最後的火種。

    而對於那十萬人的構成,塔海哈布和餘介產生了分歧。

    塔海哈布認為當儘可能多的先滿足宗室及達官顯貴的要求,先轉移他們,若是還有名額多,則再在百姓當中挑選。

    簡而言之,即是一切以權貴為先。

    餘介自是不可能同意,真若如此,那他餘介豈不是帶回去十萬個祖宗?

    此行,餘介的目的是為大宋增加可供驅使的力量,以免他們日後落入蒙古人之手,增強蒙古人的力量,這是餘介的目的。

    若是帶回去的人,非但不能成為大宋的助力,反而成為大宋的負擔,那他非但徒勞無功,反而於國有罪。

    餘介皺皺眉頭,道:“將軍不可,如此一來,我等未及起程,百姓便要先造反了。且若是權貴全部撤離,那你們還需要蒙古人來打嗎?自己就先垮了。”

    塔海哈布聽了,也覺得有理,於是他便詢問餘介的意思,“那大使以為應當如何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