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原木 作品

第五百三十九章打臉

    楊帆心裡咒罵,這小子果真狡猾,應變能力並不差,難怪敢冤枉自己抄襲。

    先前還口口聲聲說《明月幾時有》是他的作品,如今卻悄悄的偷換了概念。

    現在只是說《明月幾時有》不是他楊帆的作品。

    意思很明顯,他黃賁無法證明《明月幾時有》是出自他手,但你楊帆也無法證明。

    既然如此,起碼是我先告你抄襲,起碼在氣勢上勝了一籌。

    按照黃賁的邏輯,《明月幾時有》是不是他所作無所謂。

    只要楊帆不能證明《明月幾時有》是他作的,那就算是大功告成。

    就可以讓大家潛移默化認為楊帆是抄襲的。

    在他看來,楊帆根本無法證明《明月幾時有》是他所作!

    因為這是一個偽命題。

    畢竟詩詞歌賦這玩意不是活物,它不能夠說話。

    你喊它,它也不能答應。

    因此,只有誰先發表,誰聲討,誰就佔了先機。

    更何況,他黃賁《明月幾時有》的草稿是有人‘見證’的。

    再說,按照一般人的邏輯,沒有相應的生活閱歷,不可能寫出《明月幾時有》那種意境的詞。

    而楊帆的年紀就是致命的弱點,這也是黃賁的殺手鐧。

    即便是心裡偏向楊帆的李二陛下,剛剛都產生了一點懷疑,更遑論是其他人了!

    高陽公主幾女有些緊張的看著楊帆,深怕楊帆今天會栽跟斗。

    不過,對於黃賁的憤恨又加深了幾分?

    這傢伙顯然是故意找茬,而且是有備而來。

    此時,許敬宗腦筋飛快轉動,心頭考慮了無數的可能,覺得楊帆根本不可能駁斥黃賁的觀點。

    既然無法駁斥,那麼楊帆就沒法子證明自己。

    直到這一刻,許敬宗終於放下心來。

    雖然此時許敬宗面無表情,心裡卻是暢快得想大笑。

    若無意外,楊帆這小子想必是要擔上一個“抄襲”的名聲。

    雖然不會讓楊帆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但也能讓他身敗名裂。

    只要扣上一個抄襲的帽子,就說明楊帆是一個道德品質有問題的人。

    這樣一個道德上有瑕疵的人,即便皇帝再是恩寵,日後想要在官場之上有大作為,幾乎不可能。

    想讓他去負責江南事務,必定會招到滿朝文武的彈劾和反對。

    許敬宗微眯著眼睛,壓制著心中的憤怒,等著看楊帆的笑話。

    這傢伙當初在望月樓讓自己顏面掃地。

    自己設計了一年多計劃,終於到楊梅吐氣的時候了。

    李泰與李承乾兩人靜觀不語。

    黃賁的觀點雖然並不完美,但是正好攻擊到楊帆的軟肋,他們真想看看楊帆是否真有能力力挽狂瀾。

    若楊帆如此輕易便被擊垮,他們也就不會再去糾結要不要進行拉攏。

    而此時,楊帆似乎根本不在乎眾人的想法,依然緊盯著黃賁,眨了眨眼問道:“依你之見,一個人未曾經歷過事情,便不可能有所感悟,如果沒有知識的儲備以及閱歷,就不可能寫出好文章,你認同否?”

    黃賁想了想,點頭道:“正是!”

    聽到這話,楊帆咧嘴笑了起來。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藝術不是技藝,它是藝術家感情的表達。

    但是愛因斯坦也說過,想象力比知識儲備更為重要。

    這看似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但其實都說明了一個問題。

    藝術可以高於生活,但是必須源於生活。

    從這個角度來說,黃賁的觀點是正確的。

    岳飛若不是對國家絕對忠誠,如何能寫出精忠報國這樣的名篇。

    他若不是心懷忠義、精忠報國,怎能金戈鐵馬殺得胡虜遠循草原。

    又如何能發出“收復舊山河,迎雙帝,朝天闕……”這等康慨激昂的話語。

    以楊帆的經歷和思想境界,他當然不可能有《幾月幾時有》那種愁措情懷。

    更不可能有那種知識底蘊去寫出如此超然的詩詞。

    畢竟,這是一種藝術的高度,文化,也是一種藝術。

    因此,許敬宗他們以此來構陷《明月幾時有》是楊帆抄襲所得,算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在他們看來,任憑你楊帆舌吐蓮花,也不可能讓別人相信以他的知識儲備和人生經歷能夠寫出《明月幾時有》這種境界的詩詞。

    畢竟,不可能有人“生而知之”。

    一旦楊帆無從辯解,定會引起整個士林文壇的質疑。

    但是,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世界有一種人叫穿越者。

    作為穿越者,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開掛者,又豈會被他們的算計給難住。

    若按常理,按照黃賁的觀點,未曾經歷過事情,未有足夠的知識儲備,便不可能有所感悟,更不可能寫得出寓意深遠、情感豐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