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老炎 作品

第679章 不忍加誅和大明的仁義

    第679章 不忍加誅和大明的仁義

    丁毅來了之後就馬不停蹄,處理各種事務,必竟他在大員的時間不能呆太長。

    到了今天,才有機會讓他開口。

    “你說。”丁毅趕緊道。

    段高林道:“日前有福建商人,向咱們建議,用黃泥水淋糖法,練制白糖,加以鐵鍋輔助,速度又快,產量又高,但是,這人要價一千兩白銀或等量的白糖,咱們正在考慮,要不要答應。”

    原來在大員的任務欄看後,有個福建商人,突然找上負責白糖製造的段高林。

    他說他以前在福建也是弄白糖的,福建那邊都是用黃泥水淋糖法,我看過白糖的質量,沒你們大員的好,但相差不大,關鍵是產量肯定比你們高,快,你們為啥不用?

    段高林這時才知道,他們大員用的白糖提煉術,居然還比較落後。

    其實明朝中期時,就已經有黃泥水淋糖法,但開始只有獨家知道,然後慢慢被人偷學,越來越多,真正推廣起來,是到明末時,因為天工開物的記載,搞的全大明糖商都學會了。

    天工開物中有說細記載:“福建和廣西將過冬成熟的甘蔗,榨成汁,盛入缸中,然後用火熬,等到變成黃黑色的糖漿,倒入桶中凝結成黑沙糖。然後一口缸,上面安放一個瓦質漏斗,用稻草塞的漏口,將黑砂糖倒入漏斗中,等黑沙糖結成塊,再去掉稻草,用黃泥水淋漏斗中的黑砂糖,黑渣從漏斗流入下面的缸中,漏斗黑砂糖就變成了白霜,最上一層約五寸多,非常潔白,就和我們今天吃的白砂糖一樣。”

    簡單來說,制白糖最重要的是使黑糖變白,史上清淨黑糖汁除了用黃泥外,還有用石灰、山白石、鴨卵清等。

    大員這邊的荷蘭人用的是紙。

    紙成本最高,白糖的質量也最好,但是速度慢,產量低啊。

    原本這黃泥水淋糖法隨著《天工開物》傳遍整個大明,但丁毅前幾年幹了件事,把天工開物,從宋應星那弄了過來。

    現在這本書只流傳在旅順學校裡。

    而學校並沒有專業治糖的課,搞的大員這邊都不知道改進。

    段高林被這福建商人說了之後,趕緊拿來大員的一套天工開物,一看裡面果然有記載。

    這下他不幹了,這技術我都知道,還要給你一千兩白銀?

    但別人不說,他也不會去看,段高林頓時左右為難。

    換成這邊是荷蘭人做主,段高林肯定就不給錢了。

    但丁毅向來注重聲譽,於是他只好向丁毅彙報。

    “下官有罪,天工開物其實已經有記載,但咱們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所以丁大人您看,這錢,還要不要給?”

    丁毅沒有猶豫,馬上道:“當然給,別人若不說,你們豈不是一輩子都不知道。”

    丁毅有點不滿:“我好不容易,花費心機,從大明弄來天工開物,你們所有各部門的專業吏員,都要好好學習,時常讀看,從中學到有用的知識,不然,我沒事把一套書,從旅順運到大員來幹什麼?”

    段高林羞愧的低下頭。

    匠作局徐治這時也站了起來,向丁毅彙報一個好消息。

    因為段高林的事情,他們匠作局也專門看了天工開物,結果發現裡面有一種造鐵鍋的‘烘模技術’,這種技術,現在全大明只有佛山有,且在佛山只有兩家會。

    也不知道宋應星從那學到的,還記載進去。

    丁毅聽完也佩服的不得了。

    烘模技術,是明代佛山獨有的制鍋技術,它以佛山特產的紅山泥,製成內外雙層泥模,將泥模用高溫烘燒後,再將融化的鐵水注入。

    這種泥模,比大員的模更經久耐用,而且可以做的很大。

    大員做的模,最大隻能做到七斤鐵鍋,七斤以上的鐵鍋,模具很容易崩脆,越大越不穩定,所以大員除非買家有特殊要求,一般不做七斤以上的大鐵鍋。

    而用了佛山的紅山泥和烘模技術,不但質量精美,甚至能造出煮兩石米的大鍋,產量也十分高效,平均每個化鐵爐,一次就能產出各種鐵鍋七百隻,此時東南地區發達的製糖業,就有這技術加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