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刀老炎 作品

第619章 請調皮島兵馬來援

    崇禎以策測試大臣,其實就是想看看朝中有多少大臣願意和建奴議和的。

    與此同時,楊嗣昌已經在秘密啟動議和行動,3月,遼東巡撫方一藻派瞽者周元忠出使瀋陽,試探口風,皇太極對其相當禮遇,並表示:“如有確議,則撤兵東歸”。楊嗣昌接到方一藻的報告後,立刻建議崇禎允許方一藻及總監太監高起潛便宜從事,得到崇禎帝默許。

    原歷史上的皇太極,應該從頭到尾也沒想過入關,多次想和明朝議和,後來還是投降的洪承疇極力勸說接班人多爾袞,這才讓清兵入關。

    這次的皇太極比歷史上更慘。

    他在旅順一帶被丁毅連連重挫,在盛京中聲望日弱,加上天災失收,滿清境內是一踏糊塗,百姓民不聊生,飯都吃不起,突然收到明朝議和的消息,自然是大喜。

    而且他也知道,只要自己同意議和,以崇禎的德性,剿滅了農民軍後,肯定要拿祖大壽和丁毅這種軍方巨頭開刀。

    他當然樂意看到明人自相殘殺,所以皇太極很積極,並和歷史上一樣,寫了信給高起潛。

    周元忠回到寧遠,帶回皇太極致高起潛的書信,信中稱:“仍言講款,若不許,夏秋必有舉動。”

    這是皇太極第一次被崇禎忽悠,當時他應該挺期盼的,所以告訴崇禎,你要講信用啊,你要不講用,我夏秋一定要派兵打你,我皇太極說話算話的。

    皇太極最討厭丁毅,因為這人無恥下作,沒有武德。

    但是他覺的崇禎是一國之君,應該很講信用吧。

    見到信後,楊嗣昌極力勸說崇禎帝把握時機與清和談,但崇禎不敢自己開口,怕被記入史書說自己要議和的,只命方一藻、高起潛“細酌”,實是希望有人替自己出聲,背黑鍋。

    楊嗣昌不依不撓,繼續上疏批評言官不顧朝廷處境,只會空言誤國,請求“聖鑑允行”,即明確批准方一藻與高起潛議和。此時楊嗣昌主導議和已經公開化,引起朝臣激烈非議,掀起彈劾楊嗣昌運動,其中攻訐最力的是少詹事黃道周,他們表面上反對楊嗣昌“奪情入閣”,實際上反對他主導的對清和議。

    崇禎於當年7月5日召集群臣於平臺,讓楊嗣昌與黃道周在御前辯論,最後崇禎帝袒護楊嗣昌,貶斥黃道周等彈劾楊嗣昌的官員,但崇禎也怕眾人恥笑自己與建奴議和,同樣沒敢批准方一藻、高起潛與滿清的和議,於是這件事遂不了了之。

    皇太極那邊本來就缺糧,然後又被明人晃點了一下,說好的議和呢?

    尼孃的,崇禎你和丁毅一個德性?皇太極收到消息的時候,肯定是這麼大罵的。

    皇太極勃然大怒,於是就比歷史上提前一個月發動了再次入關。

    清兵入關後,崇禎再次宣召各路總兵入衛京師,但某些人即要當表子又要立牌坊的事,其實已經天下皆知。

    你想和又不敢親自說,你當大夥都是白痴嗎?

    這與李自成兵臨城下時他想退向南京,又不好意思自己開口,結果活活吊死是一個德性。

    滿朝文武都知道崇禎想議和,文臣們都是怒罵高起潛楊嗣昌他們,其實大夥也知道在罵誰。

    武將們就不說了,你都要議和了,還打個屁啊?

    各部總兵都以各種藉口,或停駐不前,或緩慢行動,像劉澤清,倪寵等將從接到命令到最後打完了,都沒趕到該到的位置。

    8月12日,盧象升到達京城,召對於武英殿。

    崇禎問盧象升,建奴入關,你有什麼對策嗎?

    盧象升知道朝廷之前想議和,立馬道:“臣主張開戰。”

    這話就說的很明顯,當時就頂的崇禎滿臉通紅。

    想必崇禎也希望盧象升說一句:“臣主張議和”。

    崇禎沉默了很久,還是不甘心,只能道:“招撫只是朝臣的意思,希望你出去和楊嗣昌,高起潛再商量商量。”

    盧象升拜過皇帝后,轉身出去,尋楊嗣昌和高起潛。

    三人一見面,先面面相覷,相互看了幾眼。

    楊嗣昌先問他和皇帝見面說了些什麼。

    盧象升當然實話實說,聖上問我策略,我說要戰。

    楊嗣昌也是臉色通紅,想了想後,便道:“你有什麼想法,可不能浪戰。”

    盧象升道:“建奴並不可怕,和建奴打只要咱們做好防守就行,如果我們堅壁清野,守好各城,建奴自然不敢深入,不攻自退,我一是擔心他們逼近皇陵動搖我們民心,二是擔心他們兵逼京城(影響聖上的心情),三是擔心他們斷我們的糧道,我想集中咱們的兵馬準備好,若有機會,看建奴分兵四掠時,尋機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