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整裝待發

    朱大福跟著孫顯出了宮,一路向西,在西山見到了這個官銀錢局。

    在這裡除卻官銀錢局,還有其他幾個鍛造作坊。

    鑄造新式官銀,哪是那麼容易的,朱大福也不再其他作坊門口停留,跟著孫顯直奔最裡面的官銀錢局而去。

    在路上,孫顯就已經就已經不簡單與朱大福介紹了官銀鑄造的流程。

    鈐定年號、鑄錠機構的名稱,有的是官銀匠,也有的是官銀號、地名、重量等。

    不少地方也會設定銀爐,方便剋扣。

    很多都是歷史遺留問題,並非只存在於大明一朝。

    這個鑄造之事看來得控制在地朝廷手中了,地方上凡有私造必須處以重罪。

    不然的話,貨幣體系永遠都混亂的很。

    孫顯自是不知只與朱大福簡單介紹了幾句,朱大福心中已想到了後續不少解決方案,依舊與朱大福喋喋不休的說著。

    看來,再笨嘴笨舌之人再碰到自己所擅長的問題話也會變多的。

    雖說知道了大致的情況,既然到了那就要實地考察一下。

    熔爐,鑄模,能鑄多少一錠,鑄造之後的樣板,朱大福都仔細看了一遍。

    寶鈔雖說不值錢,但百姓用寶鈔的次數要比銀子多得多。

    即便如此,寶鈔提舉司也都不可可能天天印錢。

    更別說鑄銀了,可用的白銀本來就少,還有一部分被用到了奢侈品之上。

    就連官銀錢局的銀匠也都去打造頭釵、箸,樽、觴、盅等物了。

    整個官銀錢局空空蕩蕩的,並未開火。

    “若把官銀鑄造交給你工部,你能保證這些爐灶第一時間開火嗎?”朱大福問道。

    建國初始,各衙門並不像後世懶散懈怠。

    若工部都不能保證,其他鑄造機構那就更難保證了。

    朱大福之所以這麼說,也是為了讓工部把弦崩緊,把這個事情做好罷了。

    “能能能,肯定沒問題,此乃朝廷的頭等大事,到時候把所有最優秀的銀匠調配過來,至於頭飾杯碗等物先做暫停,實在不行從民間徵調次一些的工匠。”

    有朱元璋的特殊旨意在,即便是皇家事物只要朱大福的差事不完成就不用擔心兩頭無法兼顧。

    (https://.bqkan8./34846_34846147/686656335.html)

    .bqkan8..bqkan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