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七百九十九章 想當楚國人,想得真美

和川江航道比起來,好望角海域看著危險,也更讓人心驚膽顫,但只要應對得當,自己別作死,那麼也不會遭遇太大的危險。

畢竟非洲遠征艦隊的指揮官們也不是傻子,他們可沒有選擇在這片海域風浪最強的農曆六月份,好望角海域當地冬季的季節來玩什麼遠征非洲。

而是選擇了好望角海域風平浪靜的十二月份,此時好望角海域正處於當地的南半球夏季時節,乃是一年裡,當地海域最風平浪靜的時候。

同時也沒有在惡劣天氣的情況下,就強行穿越這片海域,實際上他們在昨天就抵達了這片海域附近,但是因為昨天天氣不太好,風浪有些大,為了避免意外,尤其是避免艦隊裡那些只有一千多噸的普通民用運輸船的危險,所以就沒有進入該海域。

等到了今天天氣平靜下來,海面上的風浪也小了後這才進入這片海域。

只不過好望角海域裡的所謂風浪比較小,那也只是相對而言,實際上這地方因為處於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交匯之處,哪怕是正常時候都算不上多麼的平靜。

而且他們有些倒黴,進入其中後又發現颳起了強風,並且海浪也變大了……這個時候,非洲遠征艦隊顯然也不想掉頭回去,眼看著再過幾個小時就能穿過這片危險的海域,而且風浪雖然變大了,但是也在可接受範圍之內,因此整個艦隊才繼續在風浪中前行。

這也就是楚國的南非遠征艦隊了,這換成了荷蘭人或葡萄牙人的純風帆木製船隻過來,遇上這種程度的風浪說不準就掉頭返航了。

在持續的強烈風浪中,楚國的南非遠征艦隊始終向西前行,一路斬風破浪繼續航行了四個多小時後,終於穿過了最危險的海域,繞過了好望角進入到了稍微平靜的大西洋。

雖然此時此地的海面還有些風浪,但依舊讓一大群楚國人鬆了口氣。

危險終於過去了!

如今看見了依舊有風浪的大西洋,不少楚國的船員們都覺得這海域挺好的,不少人還覺得,這海域應該換個名字,換成安全洋之類的……

這情況,就和當年的麥哲倫穿越合恩角後,進入風平浪靜的太平洋後的感覺差不多。

不過名字也不能隨便亂改,大西洋這個名詞,可不是什麼外來詞彙,或翻譯詞彙。

在明朝時期的時候,華夏人把印度洋稱之為西洋,太平洋稱之為東洋。

後來發現印度洋的西邊還有一個更大,歐洲蠻夷稱之為阿特拉斯洋的海洋,於是乎就把西洋一分為二……把印度洋稱之為小西洋,阿特拉斯洋稱之為大西洋。

再後來,大楚帝國的國際貿易增加,和歐洲人往來密切,因此對海外的一些地理稱呼上,不可避免的受到了航海多年的歐洲人的影響,引入了不少歐洲語言裡的地理名詞的,有些進行音譯,有些進行意譯。

這個過程裡,這些翻譯詞彙有一些在民間裡使用比較多,甚至取代了一些傳統的詞彙,成為了楚國內的流行,乃至官方標準用詞。

印度洋和太平洋這兩個海洋名詞,就是這種情況下產生的情況。

也不僅僅歐洲等地的土著們對大楚帝國文化造成了一些小影響,實際上大楚帝國對各國,哪怕是遠在歐洲的各國造成文化影響更大。

南洋印度等地就不說了,別說什麼文化影響了,一些傀儡國的文化根子都快被楚國文化給刨掉了……很多土著國家的上層人士都普遍學習漢語。

其實楚國人也沒逼著他們,甚至都沒有去主動推動這些事情,而是他們自己非要學習漢語的,就跟後世的中國人高考都是考英語一樣……並不是說人們樂意去學習別人家的語言,而是迫不得已,必須學。

不說各種科研資料基本都是英文的,就算是一些近代有關華夏的歷史資料都一大堆英文的,不學習英語,你就無法直接閱讀英國人書寫並保存下來的大量關於中國近代史相關資料。

而翻譯過的資料,貨不對板,無意遺漏、誤解,乃至故意曲解扭曲都是常見的事。

而近代史研究裡,外文資料也佔據了相當大的比重,並且一些涉外事件裡,外文資料更重要一些,而這些你也是需要去研讀的。

歷史研究嘛,總得多方對比才能得出更準確,更客觀的結論,只聽取一家之言是不可行的。

而和大楚帝國接觸比較多的土著國家,其中的上層人士其實也不願意主動學漢語啊,但是沒辦法,不學不行啊,不學怎麼和楚國人交流,怎麼學習並理解先進文化知識。

不懂漢語,沒啥見識,看見大楚帝國的輪船過來了,你都不知道這是蒸汽機輪船,只會高呼魔鬼……

尤其是一些大楚帝國的傀儡國,他們國內被楚國人滲透的實在太狠,從政治經濟文化再到軍事行政等等,都是被全方位滲透掌控的。

和楚國人打交道,這是傀儡國當地中上層人士無法避免的,而要和楚國人打交道,你總不能說一口土語吧。

不說人家楚國人能不能聽懂,你自己說著都不好意思,覺得自己是個鄉下來的土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