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六百六十八章 商業鐵路

    鹽這東西,利潤高低不取決於成本,產量,而是在於是否壟斷。

    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其實問題也不大,大楚帝國鹽務公司的食鹽售價其實很低的,遠遠要比明王朝時期要低,畢竟帝國採用工業化生產,尤其是沿海鹽田曬鹽的成本很低的。

    就算售價低,但是利潤也非常可觀。

    最關鍵的是,這玩意人人都得吃……消費基數非常大!

    甭管什麼東西,這基數一大,而且還是獨家壟斷生意,那麼都很賺錢。

    食鹽就是其中的典型!

    大楚帝國的鹽業,其鹽務公司所繳納的各種稅收以及上繳財政的利潤加起來,每年都有兩千多萬呢。

    也別覺得多,這鹽政收入對晚清的鹽業收入就是小巫見大巫。

    晚清時期的鹽稅收入巔峰時期達到四千多萬兩,而且重點是這僅僅是清王朝官府所收上去的鹽稅,並不包括鹽商們的利潤呢,如果算上鹽商們的利潤,那麼這個數字更恐怖。

    而大楚帝國的兩千多萬鹽政收入,是鹽稅以及鹽務公司利潤加在一起的數字。

    大楚帝國治下的民眾們,其食鹽的經濟負擔,可遠遠沒有傳統封建王朝那麼大。

    然而饒是如此,這也能大楚帝國貢獻了兩千多萬楚元的收入。

    由此可見壟斷一個人人必須的基礎行業,其利潤有多麼的龐大。

    除了鹽稅外,還有其他幾個特殊稅收,比如茶葉稅、生絲稅,之所以把這兩個行業單獨拿出來,是因為這兩個產業比較特殊,傳統上一直都有針對這些行業單獨收稅的傳統,大楚帝國也只是延續下來而已。

    各種各樣的工商稅收入,讓大楚帝國的工商稅收入早就超越了農業稅收,並達到了現在的佔據總稅收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兩億六千多萬稅收裡,百分之八十的稅收都是工商稅,這種稅收比例結構,放眼過去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夠做到這一點。

    但是大楚帝國卻是做到了。

    而越來越多的工商稅收入,支撐起來了大楚帝國的南征北戰;大規模修建防洪灌既道路等各種基礎設施;能夠救災賑濟;能夠搞基礎普及化教育;能夠持續的投入扶持工業發展;為民眾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能夠持續十多年的給予農具補貼;新墾荒土地的免稅優惠等等。

    最終全面的提升整個社會的經濟火力,提升民眾們的生活水平。

    這也是大楚帝國發展工商業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一個原因嘛,自然是為了國防!

    而有了充足的財政收入,才能夠讓大楚帝國有底氣去搞東北平原大開發!

    一千二百萬楚元的龐大投入,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裡幾乎是不敢想象的,比如前明……人家兩年的財政收入加起來都沒這麼多,你讓他們拿出一千多萬去開發什麼苦寒之地,那是不可能的事。

    

    東北大開發,政策有了,資金也有了,後續自然就是進行各種大動作的時候了,一時間,東北那邊的三省開始派出大量的勘測人員到各地方進行勘測,看那裡適合屯墾建立農場,那裡有礦產可以進行開發。

    而經過勘測後,發現黑水省不少地方存在著大量的金礦。

    尤其是漠河地區裡,勘測人員在當地發現了大型金礦的蹤跡,這個消息傳回金陵城後,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畢竟這可是黃金,而大楚帝國目前可是滿世界搜刮黃金,為建立純金本位進行鋪墊呢,所以對黃金的渴求是非常大的。

    不僅僅在國內進行勘測開發,還跑到海外領地去勘測開發,前些年還在扶桑那邊圈了地方開發金銀呢,最近幾年也是在南洋各地到處找金礦。

    漠河那邊發現了大型金礦的蹤跡後,工業部礦務司迅速派人前往進行仔細的勘測,準備進行大規模的開發。

    只不過勘測的時候發現,當地還是有一些愚昧土著,而且也發現了俄羅斯人的蹤跡。

    這些俄羅斯人,就跟打不死的老鼠一樣,在黑龍江以北地區裡仗著人煙稀少,到處亂跑,時不時就繞過楚軍在廣闊北方地區設立的堡壘哨卡,深入到黑龍江流域。

    現在,更是在漠河一帶發現了俄羅斯人的蹤跡。

    這怎麼能忍!

    同時大楚帝國的東北大開發計劃一旦施展開來,將會波及到整個黑龍江以南區域,大楚帝國自然不可能讓俄羅斯人時不時的就流竄到黑龍江流域。

    為了東北大開發的戰略性安全,也是為了小北海府地區的安全,更是為了整個漠北蒙古地區的安全。

    大楚帝國方面在準備了一年多後,終於是打算對俄羅斯人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