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五百八十一章 工業革命和蒸汽機

    至於技術上的東西,其實沒啥好說的,就是材料和加工不行,而說到底,就是工業基礎的問題。

    工業基礎很難搞的,不僅僅要砸錢,更要一定的時間,然後還要看運氣……

    而等到工業基礎到了,那麼想要造出來也就容易了,工業基礎不行,乾著急也沒用,造不出來就是造不出來。

    ————

    羅志學一直都有關注蒸汽機項目組的情況,自然很清楚如今蒸汽機所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不是什麼設計上的難題,實際上蒸汽機項目組的設計因為羅志學的幫助,已經算是比較成熟了,真要搞出來不僅僅能用於礦山提水用,估計都能直接用於工廠作為機械動力了,當然了,作為交通工具動力還不行。

    單純的設計問題不大,反正羅志學有限的物理學常識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

    問題在於製造!

    有了設計不代表能造出來,能造出來不一定代表造出來的能好用。

    設計這種東西嘛,玩的是腦洞。

    但是想要把腦洞變成實物,這可就不容易了。

    這就涉及到了材料和加工,往大了說就是工業基礎能力了。

    就和之前的燧發槍一樣,原理什麼的,不用羅志學說人家都知道了,但是想要造出來卻是極難。

    為了生產燧發槍,大楚帝國在材料以及加工上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光光是為了批量生產一跟小小的彈簧,就付出了不知道多少人多少個日夜的努力。

    後續想要批量生產燧發槍,大楚帝國足足用了好幾年的時間,而且價格還貴的很。

    直到現在才勉強把年產量做起來,同時因為良品率的提升,工藝的持續解決,價格也降低到了八兩銀子左右的價格。

    這個過程裡,其實得到了好處的遠遠不止燧發槍……因為燧發槍的生產大楚帝國投入巨大,研發各種亂七八糟的材料或機床什麼的,而這些東西,又能應用在其他方向。

    工業基礎這東西,一向來都是一環帶一環的,底層的東西搞出來後,立馬就能讓中上游行業直接更進一步。

    不過即便大楚帝國在工業基礎上已經投入不小,但是現在還是不咋地……看燧發槍的價格就知道了。

    目前大楚帝國的燧發槍的價格依舊火繩槍貴了一倍多。

    一支二年式甲三型燧發槍,當漢天工廠出廠價在八兩銀子,但是同樣漢天兵工廠生產的火繩槍,前些時候軍方採購用於裝備乙等師,一支三兩銀子!

    大楚帝國裡的火繩槍生產線其實還在,目前主要是襄陽兵工廠、漢天兵工廠這兩家,早些年因為燧發槍產量不足,同時軍隊持續擴軍,因此這兩家兵工廠持續生產火繩槍用於裝備乙等師以及巡警等執法力量,後來隨著燧發槍的產量提升上來後,燧發槍也開始裝備與乙等師。

    大批量的火繩槍開始退役並裝備民兵,同時配屬給執法機構,嗯,不包括稅務巡警,人家武裝稅警的裝備直接照比甲等師的……用的都是燧發槍,野戰炮什麼的。

    真正集結起來,小規模戰鬥的話,武裝稅警不會比甲等師差多少。

    人家稅警可不會用什麼火繩槍!

    如今大楚帝國裡,主要是大批還沒有來得及換裝的乙等師以及執法機構,主要是巡警部下屬巡警們裝備火繩槍,此外就是用於軍事援助以及出口了。

    軍事援助方面,最近幾年大楚帝國先是向葉爾羌汗國提供了一批火繩槍,然後在爭奪青藏高原的時候,為了搞亂局勢,向當地的部分拉攏過來的土司們也提供了不少的火繩槍。

    去年開始,又開始向漠北三部提供了火繩槍。

    此外,大楚帝國的火繩槍也開始用於真正的出口,在扶桑島上就賣得挺好的,當地的大名們發現大楚帝國的火繩槍,比他們的鐵炮更好,也更便宜,最關鍵的是隻要有錢多少都有。

    所以紛紛向大楚帝國的海上貿易公司們訂購火繩槍。

    不僅僅是扶桑人,就連東亞地區活動的西班牙人乃至荷蘭人什麼的,他們都向大楚帝國訂購了不少的火繩槍乃至火炮呢。

    這倒不是說他們手中沒有槍炮,也不是造出來,純粹是本土運輸過來太貴,而在殖民地用土著們搞出來的槍炮質量太差,這個時候大楚帝國的槍炮出現在市場後,他們也就直接採購作為殖民地軍隊使用了。

    不僅僅是火繩槍,火炮,還有板甲,冷兵器刀劍長矛等等,這些武器裝備和其他的鋼鐵製品一起,成為了大楚帝國最近兩年來出口增長率最高的產品大類,幾乎賣遍了整個東亞,不管是扶桑還是東南亞半島又或者是諸島,甚至是在印度地區,都能看見大楚帝國生產的各類鋼鐵製品。

    繼新式機制布後,又一項在新式工業基礎上大規模生產並出口的商品。

    而且各類新型工業產品在出口額的比例上,已經是略微超過了傳統的絲綢、茶葉、瓷器等傳統出口商品。

    從出口上,就已經能夠看見大楚帝國經過這幾年的積累,已經完成了最基本的工業革命起步階段,並開始大步大步的往前奔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