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天下雨 作品

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同以往的大楚經濟模式

    而楚軍方面之所以匆匆忙忙發起進攻,不惜冒著初雪進行戰鬥,也是因為發現了東擄人大規模軍民撤退的跡象。

    可惜的是,雖然逮住了不少東擄人,但是其主力還是順利撤出了遼東範圍,跨過了遼東長城回到了北方的深山老林裡。

    這勢必會讓大楚帝國在後續的征戰裡遭到一些麻煩。

    但是東擄人已經是秋後的螞蚱,蹦躂不了多久了。

    相對於關心逃入深山老林裡的東擄人,大楚帝國高層更關心在遼東的稅收工作!

    大楚帝國目前所控制的遼東地區,範圍西至山海關,東至鴨綠江,南至渤海/黃海。

    而北邊的話,東部區域以遼東長城為界,而西部以及中部區域相對於明王朝時期加入了部分遼西走廊以北的部分區域、遼河套南部區域。

    加入部分漠南蒙古東部地區,主要是為了加強對漠南蒙古東部區域,尤其是遼河套地區的管理以及控制。

    大楚帝國是準備在上述區域進行移民屯墾,把這些地方從遊牧地區變成農耕-遊牧相結合的地區。

    大楚帝國的遼東省,相對於明王朝時期的遼東而言,實際面積要大了不小,但是人口卻不多。

    主要是遼東地區持續多年的戰爭,包括明王朝時期和東擄的戰爭,再加上楚王朝和東擄的戰爭,導致了當地大量人口流失。

    儘管還沒有詳細統計,但是當地留存的漢民已經不足五十萬人。

    東擄擊敗明王朝初步控制遼東東部區域的時候,接受了大約兩百多萬的漢民,但是這一部分漢民逃亡的逃亡,被東擄人迫害致死的死,還因為東擄初期的殘酷政策導致的大規模饑荒,當地漢民數量急劇下降,留存的漢民絕大部分也是成為了東路人的奴隸。

    等到皇太極上臺後,東擄人改變了政策,後來又好幾次入關劫掠漢民獲得了大幾十萬人口,後續又在接受遼西走廊區域又結束了數十萬人口。

    楚王朝和東擄人開戰的時候,東擄人在遼東區域直接控制的人口,大約是本族人幾十萬(包括大量他們通過征戰收復劫掠的所謂生女真),漢民大約兩百萬左右。

    後續戰爭中死傷至少數十萬,剩下的相當多人口,尤其是遼東東部區域的人口則是在過去幾個月裡的東擄大規模撤退行動裡,相當多被強行北遷。

    等到楚軍拿下整個遼東地區,把戰線推進到遼東長城的時候,發現當地人口已經剩下不到百萬了。

    西起山海關,東到鴨綠江,北到遼海,南到旅順的龐大區域裡,只剩下區區百萬不到的人口,而且這些人口,基本都是東擄人撤退的時候還沒得及強行撤走的漢民。

    作為對比,楚軍在遼東地區陸續投入的兵力都已經接近二十萬了。

    因為人口貴乏,同時農業生產以及手工業等都是受到了嚴重的戰爭破壞,因此想要當地恢復正常生產難度不小。

    至於收稅,只能說聊勝於無。

    不過即便如此,大楚帝國官方依舊非常重視稅收工作,遼東省各地的官府衙門陸續設立的時候,當地的稅務局永遠都是最先成立的。

    能收上來幾個錢先不去說,但是稅務的根基一定要打牢!

    畢竟如果一開始就沒有把大楚帝國的各種稅務政策貫徹下去,那麼後續就會造成很多的麻煩。

    類似的事情大楚帝國經歷過不少次,很多地方發生武裝抗稅,地主豪強叛亂等情況,大部分都是因為一開始沒有全面而徹底的貫徹稅務以及農業政策,部分新佔領區的地方官員,有些人的思維還停留在明王朝時期,總覺得士紳是地方穩定的根基,害怕豪強搞出什麼事來,所以為了穩定,為了拉攏人心之類的,會在政策實行的時候有所保留。

    而等到後續想要加強政策的時候,往往已經過了最初的佔領時期,軍方的主力已經陸續撤走,如此地方豪強們就會更有膽量進行各種抵抗,而地方官員這個時候就會陷入左右為難的情況,如果繼續惡化,那麼就會出現各種叛亂了。

    對於這些情況,大楚帝國方面最近幾年經歷了不少,所以在最新的佔領區遼東省上,就絕對不允許犯下同樣的錯誤。

    調派過去的地方官員,清一色都是態度強硬的官員,性格軟弱的官員一個都沒有,其中相當多一部分還是軍官退役轉業來的地方官員。

    為的就是一開始就把所有政策,尤其是最為重要的稅務政策和農業政策全面推行下去,並趁著大批軍方主力還在的時候把所有敢於反抗的地主豪強什麼全乾掉……

    雖然這個時候的遼東也沒啥地主豪強了……

    東擄人統治時期,人家才是最大的地主,漢民基本都淪為了奴隸。

    遼西走廊地區倒是有不少的地主豪強。而這些地主豪強往往也是遼西軍裡將領!

    但是東擄人接受遼西期間,為了掌控遼西地區,也對祖大壽、吳三桂為首的遼西藩鎮,也就是那些遼西軍將領們進行了大規模的清洗。

    如此一來,大楚帝國佔據遼東後,這地方里也沒剩下幾個地主豪強了。

    堪稱是大楚帝國所有省份了最白的一個省份。

    而在這種白紙上作畫,對於遼東巡撫季德華而言壓力就要小得多了。

    各種政策推行的及其順利,根本就沒有什麼地主豪強進行抵抗……甚至絕大部分民眾還對大楚帝國感恩戴德,因為楚軍趕跑了東擄人,把大量東擄人侵佔的土地都還給了漢民……

    前文說過,遼東漢民在東擄統治期間,基本都淪為了奴隸,他們的土地基本也被東擄人給剝奪了。

    楚人來到遼東後,只要你能夠拿出真憑實據,主要是明王朝時期頒發的地契文書,那麼基本都會歸還。

    沒有也不打緊,現在遼東是典型的人少地多,大半土地等著人開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