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夫 作品

第1137章 各懷鬼胎

    呂卓然話音落後,會議室裡陷入了短暫的死寂。

    英美荷三國代表的眼睛漸漸瞪大,似乎不敢相信自己耳朵方才聽到的話。

    華夏方面的意思很明確,撤軍可以,但是要等到當地的百姓和民族從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下獨立出來。

    這是光明正大的支持地區獨立運動,是對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羞辱。

    短暫的沉寂過後,會議室裡變得熱鬧起來。

    坎貝爾和馬丁內茨伯爵站在道義的高度指責華夏背信棄義,長滿黃毛的雙手不停地拍打桌面,情緒激動。

    有人甚至不顧場合,口出汙言穢語。

    獨立運動一直是老牌帝國主義國家的心頭大患。

    他們已經習慣了享受殖民地的免費勞動力和源源不斷的資源,習慣了坐在財富上頤指氣使。

    很難想象,一旦失去了殖民地的支援,他們本國民眾的生活質量將會降低到何種程度?

    雙方的談判似乎從一開始就陷入了僵局,誰都不願意退讓一步。

    坎貝爾等人叫囂的厲害,但是要真正動起武來,卻得好好的掂量掂量。

    第一天的談判不歡而散,各國代表都是氣哄哄的走出會議室。

    當天晚上,三國代表舉行了一場小型的內部會議。

    沒有人知道內部會議說了什麼,但是在第二天的談判中,汙言穢語變少了。

    呂卓然感覺馬丁內茨和坎貝爾等人看自己的目光中似乎有怨毒之色。

    只是他們在儘可能的剋制和壓抑,沒有完全表露出來。

    經過你來我往的多輪唇槍舌戰,雙方達成初步協定。

    馬來半島地區交由華夏控制,加里曼丹島一分為二。

    華夏暫時不從殖民地撤軍,但也絕不允許公開支持獨立運動。

    華夏對這個結果相對滿意,荷蘭方面縱是咬牙切齒,也無奈地點頭答應。

    在有更大威脅的情況下,他們必須做出退讓。

    毫無疑問,這樣的協議不具備長久的穩定效力。

    等到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一點火星便能讓雙方撕破臉。

    坎貝爾和馬丁內茨怨毒的眼神便是最好的證明。

    談判的第三天,雙方暫時放下之前的不愉快,激烈地討論起佔領日本本土的問題。

    首先就是登陸作戰。

    華夏不能再像對待沖繩戰役一樣,旁觀不施予援手。

    日本人準備了一億玉碎計劃,需要盟軍同心協力,否則就難以獲取最後的勝利。

    參與談判的布朗議員還不知道日本已經私下與其政府聯繫過了。

    在對日問題上,總參謀部早有了預案。

    關於戰爭結束後的佔領問題,呂卓然是這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