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幽河上 作品

第69章:好事總得善人做,哪有凡人做神仙

    劉闊和韓生精神倍增,能拜在張小神仙門下,那以後還不得起飛嘍啊!

    張小乙是誰,那可是杭州城裡有名的張小神仙,據說是真武帝君坐下仙童。

    能成為神仙的徒弟,那以後我不也就是神仙了嘛。

    哈哈哈哈哈……

    兩個人從真武觀出來,哥倆走在大街上,一人手裡拿著一杆筆和一隻本,以及張小神仙慷慨給的每人十兩銀子活動經費,準備踏上煉心之路。

    他們倆需要在年底之前,做齊一百件好事兒。每做一件好事兒,他們就要在各自的本子上記錄一件,然後還要讓被幫助者或者目擊群眾在做的好事事件後面寫下名字,以作證明。

    從真武觀出來以後,劉闊都已經迫不及待了。

    我要做好事我要做善事,我要當神仙!

    他對韓生說:“生子,咱倆分頭去做好事兒,大年三十咱們還在這裡集合,到時候咱們誰先回來誰做大師兄,你看怎麼樣。”

    “行,行吧。那我們大年三十見。”

    “好,你往東,我往西,大年三十我在這等你。”

    劉闊是胸有成竹,因為論聰明才智,他自認為甩韓生好幾條街。

    就算通過考核也是他先通過,大師兄的位置早已是他囊中之物。

    “行,那你路上小心一點。”韓生有些依依不捨。

    哥倆兒分道揚鑣,一個奔東走,一個奔西去。

    韓生和劉闊今年都是十七歲,兩人早年也是苦命的孩子,家裡都不富裕。

    劉闊還好,至少他是杭州城本地人,家裡住在城邊上。父母走的早,從小是由他叔叔拉扯大的。

    叔叔家裡孩子多,也有好幾口子人需要養活,俗話說“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一直到劉闊十四那年,叔叔家裡實在養不起了,就把他送到真武觀裡當了道士。

    韓生比他還慘,他不是杭州本地人士,他是山東人。

    早些年山東府鬧災,韓生是逃難來的杭州。從山東出來的時候還父母雙全,爺奶健在。等到了杭州,就只剩下韓生一個人了。

    逃難的人,哪有什麼吃的,一路乞討。可討飯又能討到多少呢,吃了上頓沒下頓,可能今天還能對付吃一口,過兩天連飯都吃不上,只能餓肚子,能討到的是食物也是緊著孩子先吃。

    韓生的爺爺奶奶是先倒下的,老兩口歲數大了,跟兒子說:“我們活還能活幾天,本來討的糧食就不多,一家五口連打牙祭都算不上。五個人捱餓還不如三個人吃飽。”

    為了兒子和孫子能多吃一口,老兩口倒下了。

    把老兩口草草埋了以後,韓生的父母也快走不動了。逃難的人又何止他們一家,遭了災鬧了難,都知道往南方跑,都知道奔京城逃。

    逃荒的隊伍越來越大,人越聚越多,能討到的飯也就越來越少了。

    老韓家就這麼一個獨苗苗,哪有父母不疼兒女的,但凡有一口吃的也要先緊著兒子。

    還沒到南京城,老韓兩口子也倒下了。

    自此,老韓一家子就只剩下韓生一個人。小孩兒那年是十一歲,孤苦伶仃的跟著逃荒的隊伍麻木的向前走著,他也不知道他要走到哪,更不知道目的地在哪。

    他們這個隊伍裡有個青壯,平時腦袋也比較靈。快到南京城的時候他提議:南京城這會兒也人滿為患了,整個城裡都是逃難的,他們就算進去了也是沒活路,倒不如繼續往南走,去杭州。都說杭州是魚米之鄉,到了杭州估計能有口吃的。

    韓生又能如何,他也是靠著別人活著呢。

    一行人又轉戰杭州,等到了杭州城,逃難的人也不少。又不是沒有聰明人,跟他們想法一樣的多了去了。

    走是不可能再走了,韓生也就留在了杭州城,成了城裡的小叫花子,以討飯為生。

    討飯討了四年半,一直到他十五歲,也就是去年。他討飯討到了三清觀門口,被門口賣單兒的劉太真看中,小夥子長得不賴,面相挺好,也搭上他心情好,發善心。就收了徒弟,韓生也就留在三清觀做了道士。

    這年頭,出家的和尚道士沒幾個跟李修緣似的,家裡家財萬貫還要一門心思出家的。從小出家的,一般都是家裡實在養不起,或者家裡有錢,但家裡信這個,讓孩子做一個跳牆和尚或者跳牆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