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庭 作品

第254章 魔鬼的季前集訓

    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幫助的。

    ……

    從上個賽季開始,高深就已經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那就是如何更好地調節球員的心理變化。

    足球比賽歸根結底,還是人的遊戲。

    貝尼特斯說,給他十一個機器人,他能贏下所有比賽。

    原因很簡單,機器人沒有感情,沒有情緒變化,百分之百保持專注。

    訓練可以做到很多,但有些是做不到的,例如球員的情緒變化。

    尤其是年輕球員,在這方面最為突出。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這是所有人都公認的,那就是在一場比賽裡,出現一個進球后,往下的十分鐘再進球的概率是最高的。

    這就是球員的情緒因為進球而發生激烈變化。

    高深在上個賽季就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球員的情緒也會隨著比賽的走勢而不斷變化,例如在球隊成功搶到球,由守轉攻的時候,球員的情緒是往上走的,會表現得很亢奮,甚至有的時候會頭腦發熱,忘乎所以。

    但在球隊組織和進攻時丟掉球權,由攻轉守的時候,球員的情緒是往下走的,會變得很失落,會埋怨失誤的隊友,甚至會氣餒,產生消極思想。

    這其實都是人性。

    別說是年輕球員了,就算是成年人,都基本不可能避免出現這樣的正面或負面情緒。

    但在一場高水平的比賽當中,這種情緒很可能會帶來失誤,進而導致丟球。

    太過亢奮了會失誤,太過消極了也會失誤。

    所以,高深就在想,有沒有辦法把球員的這種情緒儘可能地引導和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區間之內,讓他們不至於太過亢奮,也不至於太過失落?

    為此,那不勒斯專門聘請了一名意大利著名的心理專家來到球隊,他認為這需要日積月累的心理建設和訓練,讓球員產生一種心理機制。

    但具體怎麼做,以及有沒有效果,暫時還不是很清楚,還要再繼續摸索。

    至少在這一塊,恐怕當今歐洲足壇還沒有其他球隊在研究。

    ……

    高強度的體能訓練也好,高水平的有球訓練也罷,不管是訓練分析還是心理機制的建設,所有的這一切都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讓球隊在球場上發揮出更強的水平。

    但在聯賽開打之前,所有的球員都要經歷一場近乎魔鬼般的地獄式訓練。

    每天三堂課,每堂課九十分鐘,再加上其他一些課程安排,球員的季前集訓可以說是被安排得非常緊湊,每個人每天都被榨乾了所有的精力。

    用保羅·卡納瓦羅在更衣室的吐槽就是:“回家連跟老婆為愛鼓掌的念頭都沒了!”

    這不奇怪。

    因為每個人每天離開訓練基地的時候,幾乎都是軟趴趴的。

    但他們也在這樣殘酷的訓練當中,不斷地調整身體狀態,不斷地恢復和提升。

    而在沃爾圖諾堡進行了為期兩週的魔鬼式訓練後,球隊也正式迎來了密集的夏季熱身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