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宅 作品

第359章 思想表達二分法

    “被告代理人並不否認原告下川在點校過程中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並且在此一過程中融入了其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判斷。但是,請合議庭注意,儘管一部點校作品能夠反映點校者的史學功底、學術水平。”

    “但是這些所謂專業水平的體現,都屬於思想的範疇。關鍵的落腳點,在於作者是否在創作的過程中,形成了獨屬於其的個性化表達。”

    “所以,真正關鍵的問題在於,古籍的點校中是否能夠形成所謂的個性化表達。”

    法庭之上,宇都宮不斷在進行循循善誘,逐步將問題的解決,引導向對其有利的位置。這位法學大教授的每一步推引,都完全順乎自然的邏輯推論,讓人根本無法拒絕他的指引。

    “方才,我已經證明原告代理人的說法是詭辯。我們不知道古籍原意,不等於古籍原意並不存在。”

    “因此,古籍點校能否形成所謂的個性化表達,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必須先來看古籍點校完成後的情況有幾種。古籍的點校結果只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古籍的點校與古籍原意恰好一致。第二種情況,古籍的點校與古籍原意產生了偏差。”

    “在第一種情況下,當古籍的點校與古籍的原意恰好一致時,這種情況只屬於事實的發現,而沒有作者的個人化表達在裡面。”

    “那麼,第二種情況呢?當古籍的點校與古籍原意產生偏差時,的確能夠在某種程度上產生個性化的表達。然而,請合議庭注意,這卻是一種錯誤的表達。”

    宇都宮的聲音迴響在法庭之內。

    “錯誤的表達”這幾個字,剎那間彷彿又撕開了原告進攻戰線的一角。

    這位法學名教授看向審判席,提高了聲音道,“請合議庭注意。如果古籍點校真的能夠得到著作權法的保護,那會發生一個怎樣的荒唐結果?當古籍點校與古籍原意一致時,此種‘正確’的點校成果反而不能夠受到保護,因為此時點校者只是發現了事實。當古籍點校與古籍原意不一致時,雖然形成了點校者的個性化表達,受到了著作權法的保護,然而,這種點校,歸根到底,卻是一種錯誤的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