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恩居士 作品

244.漢軍威武

    十萬流寇在別有用心人的蠱惑下,攻擊舂陵城,萬幸容都尉處置措施及時,將甕城內的流寇全殲,然而派出搬救兵的十八騎士卻被一夥青衣武士擊殺。

    無病請纓,連夜出城,歷經小心,穿過流寇包圍圈,趕到平林、新市、新野等地搬請援軍。

    然而三處的縣令要麼不聞不問,要麼自私狹隘,都堅決不派兵,這幾處縣城外也有千八百的流民,可只是疥癬之疾,哪有舂陵的沉痾傷身啊。

    幸好無病遇到了表叔來歙。來家是新野的名門望族,來歙的六世祖來漢,勇武有才,在孝武皇帝時代,以光祿大夫的身份擔任樓船將軍楊僕的副將,一道兵發南國,擊敗南越。

    來歙的父親來仲,現任諫大夫,在長安任職,來歙的母親是劉欽的姑姑。

    來歙自幼習武讀書,在年輕人中以文韜武略著稱,來家與新野豪強陰家、鄧家歷代交好,有來歙協調,三家湊齊了精選的護衛私兵一千五百人,前往舂陵,以解燃煤之急。

    無病心中稍安,連夜趕往棘陽,向劉欽好友岑彭求援,不想在樹林中,巧遇了流民行兇,一家四口危在旦夕,無病仗義出手,趕跑了流民,救了劉武一家。

    可劉武的護衛都力竭戰死,劉武也受傷頗重,無病為其止血治傷,劉武心中感激,出言酬謝。

    無病也不推辭,“我是舂陵人,舂陵被十萬流寇圍困,危在旦夕,我想請閣下說服南陽太守派遣五萬大軍前去解了舂陵的危局。”

    劉武大驚,“你是這個要求?”

    無病望著燃燒的篝火,“就這個要求,只為了救助舂陵百姓,不要墮入魔窟,慘遭流寇荼毒。也為了那些為舂陵百姓死戰的勇士們,能夠九泉瞑目,在烈火中永生。”

    劉武點點頭,“小英雄心懷百姓家國,這忙我一定要幫。還請小英雄將流寇圍困舂陵的說得清楚些。”

    無病笑笑,將舂陵流寇的前因後果述說一遍,從賑濟災民到流寇屠村,再到流寇襲擊舂陵,又把平林、新市、新野的遭遇說了一遭,“而今只有一些親友帶著莊園的護衛前去搭救,只有一千五百人,杯水車薪啊,而今我是要先去棘陽,再去宛城的,遇到閣下,也是舂陵的福分,不然我可說不動宛城出兵啊。”

    劉武上下打量,似有懷疑,好像在說一個娃娃而已,怎麼可以穿越流寇的包圍,孤身一人跑了這麼多地方,還請動了一彪私軍協助。

    無病看出了劉武的疑慮,從鹿皮囊中拿出容都尉的手書和印章,“舂陵四十萬父老的性命安危就在閣下一念之間了。”

    劉武不得不信,“小英雄身手了得。只是據我所知,長駐宛城的軍隊也就六萬,你要五萬大軍,這很難啊,而且調動這五萬大軍,可不是太守一人就能做主的。休怪某直言,僅僅是舂陵都尉的求救信函,這幾個縣城是不敢發兵的。

    我大漢軍制,朝廷調兵以虎符、節、羽檄、詔書為令,且調兵權與統兵權分離,將領沒有調兵權。軍隊駐紮某地,由郡太守、縣令負責日常管理工作,只限於裁撤或增補兵額、日常補給和兵士訓練、器械營造。

    兵皆散於郡國,有戰事,則多以虎符、檄召而用之,而後郡須有太守、都尉在場,縣須有令長、丞尉在場,國須有王、相、內史、中尉在場。孝景皇帝時,膠西王未有詔、虎符,擅發兵擊義國,遂膠西王自殺。孝武皇帝時,淮南王劉安舉國兵謀反,一人難以下令,賴相、內史、中尉一致同意才發兵亂國。

    容都尉官階雖高於各縣縣令和縣尉,可只憑個人手書和印章,如何調兵?況且容都尉本該在宛城駐守,何故到了舂陵,這難免不讓人懷疑其動機!”

    無病笑笑,“容都尉奉太守令,巡查各縣軍備,其實是容都尉擔心流民作亂,主動請示了才在南陽各地巡查,不想舂陵流寇暴漲到十萬,容都尉才主動坐鎮舂陵,縣令鄒德不配合,還涉嫌勾連流寇,已被容都尉軟禁。

    而今舂陵危急,容都尉無法到太守請令,只得靠我來傳信,平林、新市、新野不發兵,我雖不滿,可不怪他們,畢竟調兵不合漢制,容都尉也深知,郡國內調動軍隊自衛或維持治安,也要向朝廷請示,可如今事權從急。

    閣下當治陳湯故事。昔年,匈奴內訌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單于呼韓邪向漢俯首稱臣,內附我大漢,而北匈奴單于郅支,佔據西域北部的堅昆、殺漢使,勾連西域諸國,對我大漢不利。

    如果西域都護甘延壽按漢軍調兵程序層層上報皇帝,皇帝再賜下虎符、詔書等調兵命令,那時北匈奴羽翼豐滿,可能已經佔領了整個西域,西域都護府可能都被圍困甚至被滅了。

    是故兵貴神速,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矯旨調動屯田兵和烏孫、車師等國的軍隊,集結西征北匈奴,打了北匈奴措手不及,漢軍威武,一戰而勝之,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漢軍揚威西域。

    不過矯旨調兵為大忌,有的朝臣認為甘延壽和陳湯矯旨擅自調兵,罪該萬死,念殺敵有功,從輕發落,以儆效尤。有德朝臣認為甘延壽和陳湯兵不血刃,剿滅北匈奴,大功一件,應予厚賞。

    孝元皇帝英明,下旨加封甘延壽為義成侯,加封陳湯為關內侯,每人賜食邑三百戶,賞賜黃金一百斤。同時朝堂上嚴厲斥責甘延壽和陳湯調兵的罪過,重申調兵制度,下不為例。

    為何如此?蓋因漢軍揚國威、平外寇、護家園。甘延壽、陳湯戰果惶惶,些許瑕疵便不以為意,但無規矩不成方圓,漢家內法家霸道治國,一獎一罰皆有定論。大漢以武立國,軍功爵立國,但有軍功,於國有利,何時會寒了壯士們那拳拳報國的赤子之心?

    所以請閣下辛苦,說服太守出兵平定流寇。其一,太守甄阜,王莽心腹,調兵無妨。其二,太守立功,王莽臉上有光。其三,流寇滅了舂陵,暴增至二十萬,下步就是要禍亂舂陵周邊城池,待聚眾百萬,恐怕他們就要到長安問問這九鼎的重量是幾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