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妹的黃瓜 作品

第413章 買辦階級

    這些小工場的老闆們這樣搏一搏,單車真的就變成摩托了。

    他們拿著華夏的商品,作為中間商賺取差價,很快就將原本被華夏商品衝擊得破產的小工場的錢給找了回來,甚至更多。

    這些買辦們也嚐到了甜頭,沒有工業化概念的他們根本就不知道他們這樣帶著大量的華夏商品湧入到坎伯爾是在慢慢的摧毀坎伯爾的手工業工場,摧毀坎伯爾的“工業化”進程。

    但是這樣的行為賺取的利潤實在是太多了,這些買辦們根本就捨不得放手。

    若是一名初入此行的買辦手中有價值10000軟幣的資產,他或許會拿出500軟幣僱上一隊工人,組建一個貿易商隊。

    再拿出8000軟,根據時價可能在坎伯爾買到1000袋大平原西部諸國特產的水果。

    然後再拿剩餘的1000軟去租一艘前往華夏的貨船,其中剩餘的500軟作為備用金。

    抵達華夏後,他們便可以將這1000袋水果賣出去,賺到15000多軟,甚至更多的軟幣。

    其利潤,就高達了50%。

    拿著15000的軟幣,從華夏購買14000多軟的商品。

    再從中心海西北,返回坎伯爾國內。

    將這些14000多軟的商品反手一賣,便能獲得至少50000軟的收入。

    這樣豐厚的利潤,根本就不是原來開小工場能比的上的。

    雖然華夏商品只允許在斯尼威、亞那熱、蘭米三座海港登陸,但是隨之而來的卻是陸地上的商人們他們會僱傭馬車,或用自己的車隊將港口的這些貨物買下來,裝上車,然後發往坎伯爾境內的每一座城市。

    雖然沒有做二道販子,但是作為三道販子的他們同樣賺取了相當豐厚的利潤。

    坎伯爾商業共和國本來商業氛圍就十分濃厚,共和國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幾乎也是阿哈利姆大陸原住民中屈指可數的。

    四通八達的道路,哪怕是坎伯爾東部有西部山脈所阻隔,但是那盤山的道路也跨越了山脈,抵達了大平原西部。

    陸地上的商人們便拉著這些華夏人的商品,從坎伯爾一路,賣到了大平原西部的諸國,甚至更遠的地方。

    商人們自然是聽到了大筆大筆金幣交易的聲音,“嘩啦啦啦”的,悅耳得很。

    那銅根本就不臭,反而香得很。

    不管是海上的買辦,還是陸地上的買辦,在這3年的時間中,坎伯爾國內都隱隱興起了一個新的階級,買辦階級。

    他們不同於本土的中小工場的中小資本家,也不同於大工場的大資本家,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工坊或者工廠。

    他們只需要一個倉庫,一箇中轉站,一艘船,或是一隊馬車,那就足夠了。

    他們不創造價值,他們只是賺取差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