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兒 作品

第830章 盛唐風華(82)一更

    李顯先是看了一眼韋香兒,心說,這個女人的話也不卡全聽!她懂什麼呀?她不瞭解母后,也不瞭解阿姐!她愚蠢的一位,做母后的傀儡能保命,做阿姐的傀儡死路一條……呵呵!反了!徹底的弄反了!做阿姐的傀儡無事,能安然的過一輩子!可做母后的傀儡,是生是死,難說!

    他臉上帶著幾分怒色,堅定的搖頭,“不行!不能殺!想別的法子都可,就是不能殺!”

    為什麼?

    李顯蹭的站起來,一把推開韋香兒,“你不懂。”

    我懂!

    “你什麼也不懂!”李顯憋著嘴,“阿姐打我,但不會殺我!所以,我也不會殺阿姐!不管你怎麼說,都不行!”

    韋香兒咬牙切齒,轉頭跟貼身的婢子道,“替我送個口信。”

    這婢女出去了,跟一侍衛低聲交談了幾句。這個侍衛姓武,晚上回家,見了武三思,低聲說了:“太子不準!”

    武三思罵了一句懦夫,在屋裡轉圈圈。一想起被訂在木板上的恥辱,他就下了決心,“你別露面,叫那個遊俠兒找人,最好能找吐蕃人……我想辦法給塞到軍營裡去,能不能成事,只看他們的了。”

    是!

    有心人等著算計林雨桐,可李治壓根就沒想過放林雨桐再出去打仗。

    先是婁師德的奏報來了,李治覺得打了勝仗了,該嘉獎。

    林雨桐就提醒了,說吐蕃野心不小,不可不防。

    李治在大朝上就說這個事,說連年征戰,滅了高麗,百濟,每年都在用兵,靡費破大,朕每每想起,其實是有些後悔的。

    上官婉兒就發現天后頗為不悅。她想,特別支持用兵的,怕是天后吧。

    她抬眼朝聖人看去,就聽聖人又嘆氣說,“而今吐蕃又侵邊,朕以為須得慢慢籌謀。吐蕃驕橫,罪行惡跡貫盈,不識恩義,此國不可和好。因而,兵還是要用的。”

    武后緩緩的鬆了一口氣,罷兵不是打不還手,這是兩碼事。

    可朝臣卻不這麼想。

    中書舍人郭正站出來,他的意思是:“發兵可以,但不宜多。該派遣兵將駐守以備邊事,不使吐蕃侵擄即可!等將來,國用充沛豐足,咱們再舉兵一舉滅之。”

    這話一說,朝中九成的朝臣認可這個話。

    林雨桐就皺眉,這隻能說明,糧草供給已經相當困難了。

    可這話一落,薛元超就站出來,反對這個話,他認為:“縱容敵人就是養虎為患,駐守邊防,軍卒便只能在當地終老,這般之下,駐守的效果未必好!那就不如挑選猛將勇卒,發兵徹底滅之。”

    此人是李治做太子時候的輔臣,曾經因為上官儀的事獲罪,為了把他們召回來,李治跟武后還起了衝突。最後在武后的妥協下,爭取了這些人重回長安。

    因此,此人一說話,朝堂就一靜,無人再言語。大家不知道這是他自己的意思呢,還是聖人的意思。

    李治能怎麼說呢?他開口就問:“挑選猛將勇卒……不是不可!勇卒好尋,可猛將不易找!愛卿以為,朝中武將,何人可稱之為猛將?”把朝中的將領挨個的過了一遍,你們說說,這種滅國之戰,領兵之將在哪?這樣的將領可遇不可求,何其難尋。

    薛元超當然知道這一點,可這不是有鎮國公主呢嗎?滅國之戰,非她不可!可如今聖人只提朝中武將,不提公主,這叫他也沒法直接說叫公主出戰,只能說:“滅國之戰,唯李績耳。”李績沒了,那就只能英國公府了。

    李治嘆了一聲,“是啊!唯老國公耳!”好似很悵然的樣子,而後起身,罷議!

    滿朝大臣站著沒動,都朝林雨桐看!

    林雨桐能說啥?轉身走人。

    回去之後她就朝四爺攤手:去不了。怕誰派殺手?呵呵!不給出京,誰也殺不了不是?

    去不了就不去!倒不是李治不放心桐桐,而是今兒朝上他們都沒摸準李治的態度!李治沒想滅國,就想保住邊防穩固!

    可沒志氣的話,他又不好說出口來!君臣之間沒溝通好,只能暫時擱置,回頭再說。

    也是因為知道這一點,桐桐壓根就沒言語。再加上,四爺對吐蕃是有長策的,摩擦這個避免不了,但大規模的戰事,其實能避免就避免,最好不拖累國力!

    在這一點上,四爺和桐桐都沒覺得李治哪裡錯了。

    沒溝通好繼續溝通嘛,問題不大。

    而在這種時候,偏朝臣之間還存在爾虞我詐。

    這不,派兵還是要派的,將領也是要選的!劉仁軌就再次舉薦李敬玄。這倆不和誰人不知道,都處相位,逮住機會就給對方下絆子。

    劉仁軌當年在外鎮守,李敬玄給他下絆子。而今呢?劉仁軌明知李敬玄沒那麼大的本事,還就是舉薦李敬玄:他可以!他這麼英武能幹,不就是區區吐蕃嗎?李敬玄還處理不了嗎?他可以!臣覺得此人最合適!

    李治沒想叫拿下吐蕃,只要能抵禦住吐蕃入侵就可以了。

    這一點李敬玄是可以做到的!

    林雨桐也覺得問題不大,這次點兵十八萬,主要用於震懾!這麼多人馬,只壓在邊防線上不動窩,時間長了,吐蕃也受不了呀!眼看天冷了,吐蕃耗不起!

    結果呢?

    這年九月,李敬玄沒有固守,自以為尋到戰機,擅自帶兵十八萬,跟吐蕃論欽陵在青海大戰一場,結果兵敗!不僅兵敗,劉審禮還被俘虜了!

    若不是左領軍黑齒常之帶五百人夜襲俘虜營攪亂了對方的部屬,李敬玄都好懸被人俘虜了去。

    這一敗,李敬玄退回鄯州,再不敢動了!吐蕃將邊防線一直往大唐壓,可李敬玄這次卻固守不出,死活不挪窩!

    這是嚇破了膽子,不敢動彈了!

    戰報傳回長安,朝野譁然!這混蛋東西,該守著的時候不守著,該出的時候不出,本來是小事,現在折騰成了天大的事。

    怎麼辦?

    李顯作為太子,第一個上摺子:舉薦鎮國公主率軍出征,以揚大唐國威。

    這個摺子上的,李治很不高興,其實只要繼續駐守,吐蕃便不敢東進,也無能力東進,不是非要大舉出兵的!

    此時太子上這個摺子,還是為了調虎離山!想把掣肘朝政的鎮國給調離!他好能從東宮出來參與朝政。

    參政與戰事比起來,孰輕孰重?

    他不想應承,可朝中卻似乎有一股子洪流,都想促成一件事,那便是:鎮國公主出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