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木兒 作品

明月清風(167)一更(明月清風(167)細細碎...)

    明月清風(167)細細碎碎的雪花飛舞著, 城外的官道上,一輛馬車優哉遊哉的朝前晃悠著。常在官道兩邊做生意的人都認識,三不五時的, 就有這麼一輛馬車打這裡路過。過往行人那麼多, 怎麼就記住這麼一輛呢?蓋因這一輛車每次過,都會照顧沿途的生意。每次都是這要晚不晚的時辰, 從上面下來一半大的小子, 拎著個小籃子一買一大堆。眼尖的商販瞧見了,遠遠的就吆喝,“小兄弟, 今兒要點啥?”馬車慢悠悠的停下來, 果然有個十歲上下的小子蹦躂下來,“……牛肉餅十二個, 要剛出鍋的熱乎的……那邊的麻團十二個,多放糖,小爺加錢……那個賣煎餅的,不要煎餅, 給我果子就行,油果子稱三斤……”哎喲!吃的這叫一個膩喲!光顧了三家的生意, 拎著一籃子就上了馬車了。馬車悠悠哉哉的,繼續走!裡面一車的大大小小的孩子,細數一下,帶上外面的車伕, 整整十二個。車簾子聊起,有人給車伕塞了牛肉餅, “趁熱,趕緊的。”車伕這才扶起斗笠, 露出一張屬於少年的臉龐來,果斷的將牛肉餅往嘴裡塞。全是油的,膩嗎?不膩!誰在朱字營吃幾天飯,都不會覺得這玩意膩了。進了城了,車伕在外面問:“小爺,還去城裡轉嗎?”“張先生去杭州了,去玩沒了張先生,就沒有意思了。”裡面是屬於孩童的清越的聲音,“回吧,回的晚了,家裡該惦記了。”是!馬車悠悠,趕著天擦黑,雪片子大的時候,進了宮門。車進去了,暗地裡跟著這輛車的人也才散去,今兒這一趟差事就算是能交了。這一夥子一回來,宮裡一下子就忙碌起來了。這是大皇子下學了,整個一皇子院,都跟著熱鬧起來了。準備熱水,準備衣物,準備吃食,各自的下人都在門口等著主子。這裡叫皇子院,但大皇子還沒搬過來。屬於大皇子的院子,主殿空著呢,偏院都差不多住滿了。親隨陪讀,各自有個屬於自己的屋子,分配倆宮人照看日常的起居。除了大皇子有獨立的院子,邊上幾個小巧但精緻的,也有各自的主人。大清國的費揚果郡王,蒙古的巴林王子,安南的李兆北世子,都住在這裡。吃穿用度開銷,一律等同。這群孩子裡,就屬費揚果和林家大公子年歲長一些,今年都十二了,過了年,可都十三了。瞧,遠遠走來的,打頭的是費揚果和巴林,其他人稍後一步。費揚果側著身子,跟後面落後半步的林公子說話,神采飛揚。五年的時候,當年那個死倔死倔的孩子,長成了個五大三粗的少年。當年一句漢話都不會說,現在一開口就是京片子。說話的聲音又賊大,老遠就能聽到他的聲音,“……林子裡跑不開,論起狩獵,還得是草原。在馬場上賽馬,可是憋屈死了……聽說洋人從遠道里運來一種馬,跟咱們的品種都不同,改天去看看去呀!你去不去?”林大公子嘴角總帶著三分笑意,“……那麼遠運來的,買了怕也跑不起來,氣候未必適應。看看行,倒是不急著買。等到繁育了下一代……咱們再去瞧瞧……”成啊!幾個人說說笑笑的,都各自先回,好梳洗。費揚果一進院子,伺候的小豆子就迎出來了,低聲道:“主子,聽到個消息,說是咱們把高麗打下來了……”“嘁!”打了五年了,也該打下來了。小豆子追著進去伺候,把其他人都打發了,這才道:“您看……要不然上一份賀表,給送回去。”賀表?我上這個幹嘛?賀他什麼呀?本有太平日子過的,突然湊上去,叫皇太極想起這邊還放著個釘子呢,再給自己下個明旨暗旨的,我倒是圖什麼?叫他們忘了我,叫大明也忘了爺是從哪來的,爺才有好日子過,你懂個嘚呀!說著話,就叫小豆子,“……上次信王府送來的那個筆洗,你給林子年送過去。就說我不愛那勞什子,知道他眼饞,送他了……”信王妃是自己的姐姐,雖然兩人也不咋熟。但是嫁過去之後呢,因著信王這個人好似想通過拉近跟自己的關係,從來拉近他跟他那個皇帝哥哥的關係,所以,時不時的優容自己一二,宮裡也不攔著來往,就這麼一來二去的,算是有些交情吧。送了東西來,他接著,也就是了。小豆子把筆洗裝了匣子,問說,“不給其他幾位小爺送嗎?”“爺難道不是想起一出是一出?”事事周全,找死呢?!於是,年哥兒莫名其妙的被送了東西,他一副不甚在意的樣子,問小豆子,“郡王這是又想起什麼了,怎麼送我這個?或是想要換我的什麼?”“回公子的話,郡王說課業多,不想寫字,看見筆洗筆架這些玩意就煩……”林子年就笑,叫人給了賞錢把小豆子給打發了,這才問自己身邊的人,“是有別的什麼事吧?”“大清拿下了高麗,才得的消息。”嗯!這不意外,“還有呢?”“靖海侯今兒又進宮了。”林子年將正在擦臉的毛巾一扔,“又進宮了?”是!“又是為了冊立太子的事?”只怕除了此時,也沒別的事了。林子年坐下,端來的飯一口都不想吃了:姑姑肚子裡這個還沒生下來呢,就是生下來了,是皇子又能怎麼著?立太子立太子,誰說不立太子了?但立太子的事是皇上和皇后的事,關你屁事!是啊!眨眼,五年過去了。好似昨兒才操心需要啟蒙的啟明,已經到了正式進學的時候了。皇子正式進學,跟啟蒙那是不一樣的。正式啟蒙,這是要開館的,要有專職的一系列人員,那就跟開個小衙門是一樣的。而且,這樣的小衙門出來的,將來那一定是能站在尖端的人。因此,自打啟明滿八歲,請大皇子進學的聲音就不斷。這幾年,桐桐一直沒生,不是因為前朝,也不是因為怕啟明有想法,錯了!她怕分了精力,啟明這孩子難教,大人真的緊盯了。直到他真的大些了,這才又懷了一下,而今八個月了,生在臘月。自打懷了這個,朝中就有請立太子的聲音。而這個打頭的,不是別人,正是靖海侯。靖海侯四年前,被四爺給拎到了京城,他們是全族改回了林姓的。說起來,都說是林家一門兩侯府。但林四相林寶文這些人,從來就沒有在太子的事上說過一句話,上躥下跳的,始終是靖海侯。冊立太子?該冊立嗎?冊立有冊立的好,不冊立有不冊立的好,鑑於肚子裡這個和啟明差著歲數呢,冊立了也沒事。等啟明到了三十而立之年,肚子裡這個還是個二十冒頭的愣頭青,能出什麼事。這將來養的,就跟弘暉養弘昭似得,還怕他翻了天呀?之所以從有人提到現在,宮裡都沒旨意,四爺不過是想看看,都有誰在蹦躂,哪裡的人心有浮躁了。這幾年,日子安生嗎?偶爾風調雨順上一年,那日子就跟偷來的似得。泰平八年,沿海大風海潮,死亡人數以萬計,更不要說其他的損失了,尤其是臺彎、以及海運所受的損失,不可預估。朝廷發了預警,可結果是百姓不捨家業,又以經驗為依仗,覺得不能那麼嚴重。結果,損失極大!泰平九年,陝西延安府鬧饑荒,成都地震,五月還鬧了一次日食。泰平十年,數地小規模地震,人員倒是沒什麼傷亡,損的都是其他。有一場災,只賑災就能拉的周邊一年賦稅全填進去。而當地是三年緩不過來。泰平十一年,還是陝西延綏,前年的還沒緩過來,這又一撥來了。要是按照歷史軌跡,就是從這個時候起,高迎祥李自成這些人開始造反的,赤地千里,活不下去了,怎麼辦?這一年接著一年的,地面往下得三尺,乾巴巴的都是黃土,一點水汽都不見。這地方連年如此,就證明暫時無法維持生計了。朝廷又考慮移民,沿海、安南、臺彎,只要去,開荒多少算多少,都是你的!朝廷幫你安家。三四成的百姓樂意過去,這又是一次從北到南的大遷徙。而這些大災的地方,除了水利設施好的農場、軍墾和大的地主,大部分都撤了。這些加上邊塞之地的駐軍,看起來,就格外的荒涼。大明都如此了,朝北走的蒙古,他們的境況又能好到哪裡去呢?今年是泰平十二年了,六月的時候,黃河又潰堤了一次。好傢伙,沿河數省受災。賑災是一方面,還得防著民變。別覺得就沒有民變,不是!幾乎是年年都有!大小不同而已!皇上聖明,但什麼樣的災別落到什麼人身上。哪裡沒幾個桀驁的,混混似得的,以前過的挺好,可這突然遭災,朝廷給的賑濟,那真就是餓不死而已。什麼野菜乾,麥麩皮,紅薯粉,亂七八糟的熬一鍋,憑啥得過這樣的日子?活的像個人嗎?拉上一夥子人,一扇動,扛著鋤頭就要攻擊官府。結果自然是被鎮壓了,但每年這麼鬧上兩次這樣的事,還不夠鬧心的呢。林雨桐有時候坐在欽天監的觀星臺上,一坐就坐半日。一個人對著天空幻想,假如真有一日,我能上天入地,那我一定要把掌管風雨雷電的天神們一腳踹下凡塵,就把他們塞到這個時候的大明,叫他們嚐嚐其中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