圏吉 作品

第587章,蘭滄怒濤


江朔甚覺奇怪,眼前明明是連綿不絕的高山,怎麼李珠兒說走水路?但二人早有默契,李珠兒懶得解釋,江朔便也不問。

二人進山後向東走了一日路程,第二日果然見有一條小河,不知是從哪座雪峰上流淌下來的,到此已經蔚然有勢了。

臨水有個吐蕃小村鎮,山民淳樸,不知漢蕃連年征戰,對二人居然還很熱情。李珠兒不通吐蕃語,指著河水比劃了半天,想問艄公在何處,吐蕃山民卻不得要領,只是搖頭。

江朔第一次見李珠兒這麼窘迫不禁發笑,以吐蕃語替李珠兒問了,李珠兒頗感意外道:“溯之,你還會說吐蕃語?”

江朔道:“我墜入冰川后,遇到天竺禪僧摩訶衍,他在吐蕃傳道多年,因而會說吐蕃話,我是跟他學的……不過我可不認為吐蕃人會划船,我所見吐蕃人都是騎馬的牧民,從未見過船伕。”

不想吐蕃村人聽江朔說了,居然連連點頭,讓二人稍等,不一會兒,幾名村民不知從哪兒抬來一條小舟。

若非他們把這“小舟”放在河水上,江朔幾乎不敢相信這是條船,因為它看起來更像是口沒蓋的“棺材”,此舟一頭寬一頭窄,寬的一頭有五尺,窄的一頭則只有三尺許,長七尺,深三尺有餘,通體漆黑,不知是何物所制。

走近了才發現,這確是一艘小船,外面蒙著的是牛皮,黑乎乎的不知是年深日久還是髹漆所致,

在皮殼內部用柳木榫接製成桁,組成皮舟的內部框架,再以細些的木條做椽,形如密肋,既能支撐船體又能承載乘客。

吐蕃村民讓江朔和李珠兒坐在舟中的椽上,再一齊推著皮舟行到齊腰深的河心。

下一刻,二人才知為何不見舟夫,只聽眾吐蕃人齊聲呼喊,似是祝禱之詞,忽然一齊放手,任由皮舟順流而下,壓根無人操持……

舟中有兩條木槳,都是用一整根木頭砍削而成,江朔和李珠兒各持一條木槳划水,吐蕃人在岸上對江朔用吐蕃語高喊,叫他們只管順水放舟,到達目的地後,自會有人將船扛回上游。

牛皮舟順流而下,河流曲折,一路向東在群山中穿行,遇到山谷開闊處也有吐蕃人的小村鎮,二人乏了餓了便登陸歇息,李珠兒打狼時剝了幾條皮筒子,正好拿來和山民換吃食,將二人的衣物也換成了吐蕃人的樣式,吐蕃服裝寬大,再拿土一抹臉,看起來便和吐蕃山民沒甚大差別了。

若錯過了宿頭,便索性任牛皮舟向下遊漂去,二人輪流值夜,反正順水行舟不需要划水,只需看著方向別撞到水中礁石上便好。

如此行了三日,見前方一處開闊的山中谷地,有一片大鎮子,此河在鎮西,東北面另有一股河水,在鎮前匯聚成一條大河,轉向東南,變得更為寬大更加湍急。

這個小鎮有木柵做的城牆,又有吐蕃軍人站崗,河流交匯

處堆滿了皮舟,有人用長杆在岸邊接舟,江朔想來是到地方了,剛想起身接杆,不料李珠兒一按他肩頭,用手中木槳猛地一敲長杆,皮舟滑入河中心的湍流之中,加速向下駛去。

吐蕃人在岸上還道是他們操作失誤,在岸上哇哇大叫,但皮舟已然進入大河,向下遊行的遠了,吐蕃人不會操舟,自然無人來追趕他們。

江朔和李珠兒不知,他們先前所走的河流名“昂曲”,東側匯入的河流名“扎曲”,“曲”是吐蕃語中“河流”之意,二河匯流名“拉楚”,此河有一個更響噹噹的名號,西南第一大河“蘭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