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先覺 作品

第三百三十章 應夢賢臣,國士無雙

    每當有臣子進獻事關重大的策論,景文帝都會詢問李基的看法,這次也不例外,他沒有立刻同意或者否決,而是等待這位亦臣亦師,三朝元老的意見。

    李基出身貧寒,正是出身於賈瑜口中的“沒錢進學的農家子弟”,他沉吟片刻,開口道:“好一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這八個字和那四句箴言一樣,可為萬世不易之論,陛下,公辦學堂,開啟民智,為國朝培養和積蓄人才是對的,現在國力雖然是蒸蒸日上,欣欣向榮,但依然有很多寒門子弟讀不起書,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第二個賈仲卿隱匿於其中,依老臣看,此策惠及天下,福澤後世,可以實行。”

    景文帝迎著賈瑜無比熱切和期望的目光,感慨道:“李愛卿之前說你是治世輔國的能臣,朕當時覺得有些言過其實,但如今看來,你配得上這評價,就按你說的來,各地府縣既然能辦孤兒院,那也能辦公立學堂,不過那些秀才若是抗拒不從,又該如何堵住天下人的悠悠眾口?”

    “不用堵,他們口中的玉食,身上的錦衣,皆是取之於民,自然該用之於民,是時候為國朝的興旺發達,千秋萬代貢獻一份力量了,否則便是徹頭徹尾的忘恩負義之輩,再者,在您的煌煌天威之下,他們沒有挑三揀四,討價還價的餘地,您可以將此事教給太子殿下去辦,讓他以儲君的身份號召這些秀才,投身於這項造福全天下和後世人的宏偉運動中,臣相信,他們不會有異議的,即使有,也不敢說出來。”

    陳賢起身道:“兒臣不才,願為父皇分憂。”

    “好,這件事便全權交給你辦了。”

    賈瑜拱手道:“殿下若是需要,臣可以在旁邊協助您,他們要罵就全罵到臣頭上來好了,惡人由臣來做,惡言由臣來背。”

    畢竟誰願意離開京城這個天底一等一的繁華之地,去窮鄉僻壤,田間地頭支教,如果這臺政策一出,賈瑜勢必會被這些擅長空談和罵人的秀才親切的問候祖宗十八代,你輕描澹寫的幾句話,直接斷送了我們的幸福生活,自己卻依舊紙醉金迷,酒池肉林,享盡齊人之福,非人哉!

    陳賢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求之不得,有你在,本宮更有信心了。”

    許皇后嗔怪道:“這是為百姓好,也是為他們好的大好事,他們憑什麼罵你,哪個若是出言不遜,惡語傷人,你直接把他們抓起來,殺一儆百,不要手下留情。”

    “娘娘,每個人的想法、追求、看待事物的角度都不一樣,我們覺得是好事,但在他們眼裡可能就是壞事,不過是罵幾句罷了,臣一直都在被他們罵,說臣和家中嫂子、姐妹以及侄兒媳婦們不倫,臣對此就像是一日三餐一樣,已經習慣了。”

    在很多人眼裡,賈瑜不是有七房妾室,而是有十二房妾室,除了薛寶釵她們七位,還有李紈、王熙鳳、迎春、探春和秦可卿,只是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把剛出宮的元春也加進去,坊間關於他的桃色傳聞猶如漫天飛舞的雪花,數量難以統計,而且一個比一個離譜,有的說薛姨媽和薛寶釵一起伺候他,有的說他一晚上能睡二十個,就差說賈母也是他的侍妾了。

    可恨、很可恨、非常可恨,但嘴巴長在別人的身上,他不可能把每一個人嘴都縫上,只能裝作視而不見,充耳不聞,隨他們胡扯去,畢竟人紅是非多嘛,不過近來拿他父母說嘴的已經基本上沒有了,現在街頭巷尾都在談論他的風流韻事。

    景文帝冷聲道:“這些滿口嚼蛆的混賬東西,如你所說,自己不作為,還不讓別人作為,枉讀聖賢書!何其下賤,此次不必給他們留體面,哪個若是敢違逆,一律從嚴,不殺兩隻雞,震懾不了群猴!”

    “是,臣一定秉公執法。”

    李基笑呵呵道:“仲卿,老夫年輕時和你一樣,備受他人非議,什麼惡言都聽過,現在也一樣,罵老夫的人遠比誇的人多,人生在世,只要無愧於天地、無愧於良心、無愧於蒼生即可,是非功過,自有後世人評說,不可太過偏執於名聲。”

    賈瑜給這位名不虛傳,德高望重的當世大儒躬身行了一禮,拱手道:“李公金玉良言,震耳發聵,小子銘記於心。”

    “你現在回去派人調查那些秀才,行為不檢,敗壞法紀的全部依律嚴懲,再把其他的記錄在冊,家中有喪事或者年邁父母的暫時不收,以免壞了他們的孝道,等一切準備妥當後,朕會先讓吏部抽籤決定他們每個人的去處,再傳旨給各府,讓當地官衙在治下各鎮修建公立學堂,具體的條例和法規,朕會和其他大臣進一步商議,你如果有什麼需要補充的,隨時來見朕。”

    “是,臣這就去辦,”

    出了皇宮,賈瑜心情激盪,很想仰天長嘯兩聲,但最終還是忍住了,自己來這世上接近三年,總算是做了兩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第一件是在各縣開設孤兒院,聽說現已落實了五成以上,此舉每年將有望拯救數以千計的流浪孩童,最大程度的讓她們避免在飢餓、寒冷和疾病中過早夭折,第二件便是在各鎮公辦學堂,很多讀不起書的寒門子弟自此有機會放下手中的鐮刀,走進明亮乾淨的學堂,拿起毛筆,在書本上描繪屬於他們自己的燦爛明天。

    如今只衷心希望這兩件事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內形成一個相對完善,普及全國的體制,代代流傳下去,讓無數窮苦百姓因此受益,繼而改變命運,至於這兩份足矣被當世人和後世人歌頌的豐功偉績記到了誰的頭上,他並不在意,只要這天底下能少死一點無家可歸的流浪孩童,多一點步入學堂的寒門子弟,他就心滿意足了。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賈瑜都做到了。

    ......

    回到錦衣衛衙門,賈瑜立即下達命令,為了避免打草驚蛇,沒有光明正大,而是選擇對那些無所事事的秀才進行暗中走訪和調查,將他們個人信息全部詳細的記錄在冊,交給吏部處理,隨後他帶著新任的五名千戶和七名副千戶再次叩闕。

    景文帝非常滿意賈瑜端正自覺的態度,一一面見千戶和副千戶後,開始查看三尺卷軸,上面記載著錦衣衛每一個百戶的名字、所屬部門、家庭現狀以及他手下一個試百戶和兩個總旗的基本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