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什麼,畝產百石?!

    食鹽在大明各個時期、不同區域的價格,是不同的,波動也比較大。

    朱榑的封地內,不同區域價格,也有所區別。

    往年,食鹽價格最貴的時候,一斤鹽巴,大約相當於200塊錢。便宜的時候,大約相當於50塊錢。

    從這個價格就看得出來,當時鹽巴是多麼緊缺,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稱為奢侈品,絕非誇大之詞,即便是價格最便宜的時候,也相當於50塊錢一斤。

    當下的價格,也並不便宜,差不多150塊錢一斤的樣子。

    而就在這個時候,朱榑手底下的班底,開始帶著精鹽、細鹽和普通的鹽巴,銷往封地內的各個州縣。

    精鹽檔次最高,細鹽次之,都是系統中兌換所得,鹽巴,是市面上常見的食鹽。

    第一波,推出的是精鹽和普通鹽巴。

    精鹽的價格大約是1000塊錢一斤,普通鹽巴的價格遵從市場價,100塊錢一斤,能賣多少算多少。

    很快,出現在市面上的精鹽,就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能夠買得起這種精鹽的,都是權貴和富商地主,普通老百姓哪裡捨得掏銀子買這麼貴的精鹽。

    而隨著這些精鹽的流轉,七皇子已經到其地就封的消息,也在整個封地內徹底傳開。

    隨著鹽販子在封地內活躍開來,齊王殿下今年將種植地瓜和土豆兩種新作物的消息,也被眾多地主得知。

    這兩種新作物的產量,都極高,按照鹽販子所言,每畝可達100石。

    無論是精鹽,還是兩款新作物,都在整個封地內,引起巨大的轟動。

    土豆,是在明朝末年才傳入國內,雖然被小心翼翼的培育,但因為數量太少,擴展的時間也就很慢,土豆並沒有挽救大明王朝的命運,直到乾隆年間才得以廣泛種植。

    而地瓜則是在明朝萬曆、天啟年間,就已經同玉米等農作物,傳入國內,並普遍種植於廣西,雲南等省份。

    因為其高產的特性,特別受到百姓的歡迎。

    但因為許多外部和內部的原因,最終使得地瓜和玉米沒能廣泛推廣,也沒能拯救大明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