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筆心酸 作品

第六十二章 它就是獨角獸

    納蘭雪道:“五爺爺說,青銅器殘缺了獨角,矇混了我們的眼睛,這不是獅子,是灋.......在我國的各個法院門口,就經常會端坐著一尊石像,它不是獅子或老虎,也被世人常稱為“獨角獸”——在我們古代傳說中的神獸“灋(fa)”,以前的人更多的是稱呼它為獬豸或解廌(xiezhi)。”



    我知道這東西,而且我正要說:“剛才,我也想到了獨角獸!”



    “你,你知道?”納蘭雪明顯一愣,隨即擔心:“那你知道,這東西有多難纏嗎?”



    “當然知道,”我說:“灋的體形大者如牛,小者如羊,類似麒麟,全身長著濃密黝黑的毛,雙目明亮有神,額上通常長一角。漢代學者楊孚在其專著《異物志》中描述:“北荒之中有獸,名獬豸,一角,性別曲直,見人鬥,觸不直者;聞人爭,咬不正者”。東漢文學家許慎《說文解字》也提到:“灋,解廌獸也,似牛,一角,古者決訟,令觸不直者”.........



    “灋也是法的古字,後來為方便書寫去掉“廌”而變為“法”。“灋”字的淵源頗具智慧和神話色彩,它其實是一個意象豐富的象形文字,由三部分組成:氵、廌(zhi)、去。氵,喻示著法像水一樣平;廌,神獸,給法賦予神聖、權威的象徵。去,意味著法能夠去除不公。灋也代表了人們心底的嚮往.......法應當對任何人公平如水,如遇不平,就應該堅決除去。在法院大廳的牆壁上也經常出現“灋”字或形象的壁畫、浮雕。”



    “不錯,不錯,”眼鏡老頭在一旁直誇:“這和原文記載一模一樣,這小子居然能背下來。”



    我笑了:“我還知道......東漢文字學家許慎先生認為,“灋”字源自一個歷史傳說:春秋戰國時期,齊莊公有個叫壬裡國的臣子,與另一位叫中裡繳的臣子打了三年官司。因為案情難以判斷,齊莊公就讓“廌”,即神獸獬豸,來聽他二人自讀訴狀。結果壬裡國的訴狀讀完,獬豸沒有什麼表示,而中裡繳的訴狀還沒有讀到一半,獬豸就用角頂翻了他。於是,齊莊公判決壬裡國勝訴。因此,獬豸也象徵著公平正義,懲惡揚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