媱與雅 作品

第838章 權力的遊戲


                 天成元年(926年)四月二十日,李嗣源在西宮稱帝,他身穿斬衰之服,即位於李存勖的靈樞之前,以表示自己是合法繼承,而非篡奪。

  當時,李嗣源年已六十,將朝政託付給樞密使安重誨、宰相任圜。

  任圜還兼任三司使,主掌國家財政,他選拔賢俊,杜絕私門,憂國如家,執政一年便使得“府庫充實,軍民皆足,朝綱粗立”。

  安重誨是李嗣源的佐命功臣,雖盡忠職守,但恃功矜寵,擅作威福,他和任圜政見不合,議政之時經常意氣用事,甚至互相呵罵。

  天成二年(927年),任圜被罷為太子少保,並請求致仕,退居磁州。

  同年十月,李嗣源欲巡幸汴州,當時朝野流言四起,有的稱皇帝準備東征淮南,還有的稱皇帝是要討滅藩鎮軍閥,宣武軍領主朱守殷心不自安,趁機在汴州發動叛亂,結果被範延光率軍平定。

  安重誨趁機誣陷任圜謀反,稱其與朱守殷勾結,並矯詔賜死任圜,李嗣源明知任圜冤死,卻未加追究。

  此後,安重誨更是權傾朝野,連皇子李從榮、李從厚都對他敬事不暇,唯獨忌憚河中領主李從珂,他矯造詔書,唆使河中牙將楊彥溫尋機驅逐李從珂。

  長興元年(930年),李從珂出城檢閱戰馬,楊彥溫趁機關閉城門,不許李從珂入城,逼其返回洛陽。

  李嗣源將李從珂召回朝中,同時命藥彥稠率軍討平楊彥溫,安重誨又唆使宰相論奏,追究李從珂失守之罪,想趁機除掉李從珂。

  李嗣源駁回了宰相的奏議,只命李從珂賦閒在家。

  後來,禁軍將領李行德、張儉彈劾安重誨私募士卒,整械備裝,圖謀不軌。

  李嗣源雖以誣告之罪將李行德、張儉族誅,但也對安重誨起了猜忌之心,命範延光同任樞密使,以分散安重誨的權力。

  長興二年(931年),安重誨被解除樞密使職務,外放為河中領主,隨即又以太子太師之職致仕。

  後來,李嗣源又懷疑安重誨有異志,任命李從璋為河中領主,讓他監督安重誨,並讓步軍指揮使藥彥稠率軍前往河中。

  李從璋率甲士包圍安重誨的府邸,用鐵撾擊殺安重誨夫婦,李嗣源又下詔為安重誨定罪。

  長興四年(933年),李嗣源欲用“換鎮”的方式兼併夏州定難軍,結果遭到定難留後李彝超的抵制,他調兵攻打夏州,但卻久攻不下,只得妥協,授李彝超為定難領主。

  當時,朝廷久不用兵,一朝出兵卻又無功而返,軍中流言四起,李嗣源便下令賞賜士卒,但卻沒有正當的理由,士卒從此更加驕縱。

  在李嗣源即位時,長子李從璟已被元行欽殺害,他封次子李從榮為秦王,並任命為河南尹、判六軍諸衛事。

  李從榮當時已是事實上的嫡長子,掌管京師政務,又握有兵權,且能與宰相分庭抗禮,種種跡象皆表明李嗣源有以其為繼承人的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