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九百三十三章流漆墨其上,輸之於宮以為食器

  而源出於宋本,成書於元代的筆記《大宋宣和遺事·亨集》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愛閱小說app 閱讀最新章節。

  “徽宗遣殿官宣李師師入內,朝見畢,賜夫人冠帔,使師師衣著,仍賜繡墩,次坐於御座之側。”

  這一切都說明,繡墩的歷史比我們想象的要長,使用率也超出我們的想象。

  這麼多繡墩,樣式很多,但是最多的還是木製繡墩。

  比較高級的肯定是瓷墩,再就是使用各種頂級工藝的繡墩,比如使用了琺琅工藝的繡墩。

  這些做起來對於陳文哲來說一點難度都沒有,所以他做了一個系列也就算了。

  現在他對於木雕、木器更感興趣,所以在做完一批木質繡墩之後,感覺自己的手藝不錯了,他才想找一些更好的古代作品來仿製。

  先學會仿,再推陳出新,這就是他的創新之路。

  如果說古代的木器、漆器,比較出名的肯定是出自一些大墓。

  陳文哲知道的比較著名的大墓,肯定有一座是海昏侯墓。

  一般人都知道海昏侯墓中的金銀器,卻很少有人關注墓中的漆木器。

  最重要的是,歷經千年海昏侯墓中的木器,居然仍光亮如新。

  這就十分難得了,所以陳文哲想要仿製海昏侯木器,也就順理成章。

  要說尋找海昏侯墓的木器資料,還真不算太難。

  最近,西江省博物館“贛地寶藏2022”文物展上,就新出了一件來自西漢時期的精美龍紋漆盤。

  當時同時展出的,還有2015年一起出土的7件漆木器。

  這也是海昏侯墓出土、經文保修復達到展陳條件的首批漆木器。

  歷經兩千多年時光依舊流光溢彩、光亮如新,其中奧秘是什麼?

  能夠保存千年,肯定有一個原因,那就是很多木器都是淹沒在水中的。

  所以剛剛出土的木器,一般都需要經過成脫水處理。

  像是海昏侯墓中出土的耳杯,還有一些漆器殘片,這些都需要完成脫水。

  之後這些漆木器殘片,還需要工作人員拼接起來。

  一般是用石膏模型定型已完成脫水處理的漆木器,這樣才不會讓這些東西變形、破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