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八百五十九章北宋文物造假工程

  坊間認為其價值能以一敵九,隨即便引發了豪強們一擲萬金尋找“作原石鼓”的風潮。

  然而,直到1052年,金石收藏家出身的向傳師到了鳳翔後,石鼓殘斷的歷史才獲得轉機。

  向傳師是北宋時期,頗有名望的金石收藏家。

  最初與石鼓的淵源,來自於他重金求來的一份太氏石鼓文拓本。

  在對照自己手中的其他石鼓文拓本時,他意外發現,這份新的拓本居然保留有“作原石鼓”的文字。

  但事實上,“作原石鼓”已遺失了200多年,不可能再有新拓本問世。

  否則宋仁宗又怎會滿天下張貼黃榜,以高官與重金相求呢?

  “作原石鼓”拓本的發現,令向傳師徹夜難眠。

  經多方探查,終於查明這份拓本源自關中的太氏家族。

  唯恐夜長夢多,他立刻便備馬出發。

  當抵達太氏村莊後,他被眼前的景象徹底驚呆。

  原來,太氏一家半年前全部死於瘟疫。

  官府為了防止瘟疫蔓延,把太氏的房子、財產全部燒光。這個噩耗,對於千里跋涉而來的向傳師而言,可謂晴空霹靂。

  身心疲憊的向傳師,懷著無比失望的心情,就近找了一家客棧安頓下來。

  隔日清晨,向傳師被後院傳來的磨刀聲驚醒。

  原來,客棧後面一個屠夫正在磨刀。

  向傳師循聲走到屠夫門前,只見屠刀被磨得寒光閃爍。

  而令向傳師一驚的是,屠夫所用的磨刀石,雖然破舊卻有幾分石鼓的風貌。

  他走近細看,磨刀石上隱約浮現的一些熟悉的字跡依稀可辨。

  原來,這就是那面失蹤了200多年,引得幾朝幾代人魂縈夢繞的“作原石鼓”。

  石鼓已面目全非,上部已被鄉民削去,中間被掏成凹狀用來搗米。

  而上面斷裂開的兩道邊,被屠夫用來磨刀。

  石鼓上面的文字,更是被磨去了大半,損毀嚴重,僅餘下半部的4行文字。

  這也是陳文哲一眼就看出不對的原因,因為他看到的這隻石鼓完好無損也就罷了,但是其上的文字是全的,不是隻有下半部的四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