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八百四十九章五色花,紅綠彩

  當然,這個認知隨著最近一些年的考古發現,已經慢慢的被推翻。

  特別像是五彩為明清時期景鎮窯的新品種,這種觀點,已經開始站不住腳。

  但是,五彩是由宋元釉上加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這個是沒錯的。

  還有,明代彩料中無藍彩,需用藍色表現之處,皆以青花代之,稱“青花五彩”,成為獨特的時代特徵。

  從此也可以看出來,金、元兩代的五彩瓷器,就是一個空白。

  直到20世紀八十年代初,景鎮的陶瓷考古研究所,在清理元代瓷窯作坊遺址時,就已發現元代以釉上紅綠彩形式燒製的折枝菊紋殘片;

  此外,在景鎮中渡口、曾家弄、落馬橋等元代窯址遺存中,也相繼出土了一些紅綠彩瓷片標本。

  但是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文物鑑定專家耿寶昌老先生在《明清瓷器鑑定》一書中,否定了這兩件元代殘片而鑑定為明洪武時期的五彩瓷。

  長期以來,全世界對元代五彩瓷器,除了少數公認的幾件,業內對其他的館藏品都存有爭議。

  只不過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國東北地區的吉省松原江北沿江一帶的農民在翻地耕田、或挖地基建房屋時,經常會從地下挖出一些青花和五彩瓷器的殘片及整器。

  這些瓷器的類型有盤、碗、壺、罐等,釉面顏色多的可謂是“五色花”。

  除藍色青花外,還有紅、綠、黃、赭、黑等色;

  釉面顏色少的只有紅、綠兩色,因此,當地人皆稱其為“紅綠彩”。

  1992年7月,吉省扶余縣石橋鄉歡迎村岱吉屯的村民修路時,在距地表不深處發現三座古墓葬。

  從這三座古墓之中,出土五彩、青花、缸胎赭釉瓷器等18件。

  其中一件“至正年制”款釉上五彩纏枝花卉碗最引人注目。

  至正是元代最後一個皇帝,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的年號。

  有這個年號款的瓷器,你總不能說是明代洪武、永樂時期的東西了吧?

  此後,沿江多處地方也陸續出土一定數量的帶漢字款識、八思巴文款識、梵文款識,或不帶款識的紅綠彩(五彩)瓷器與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