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一石激起千層浪

  如果用這些玉德加以限制,包括其它產區的軟玉在內的一眾“美石”,在古人的認知之中,都只能被稱之為“石之似玉者”。

  至於高價成交的這件小石蛙,它恰恰證明了,當前和田玉被嚴重低估的真相。

  請注意,陳文哲在這裡的觀點,並非是要簡單地打壓“石”,而抬高自己所推崇的“玉”。

  他一直以為,一件收藏品的價值,可以分為物質與精神兩個部分。

  且這兩者,就像人的肉身與靈魂一樣,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而具體到這種大理石蛙上,就體現為廉價的材質與悠久的歷史、精湛的藝術,以及深厚文化價值的有機結合,這才是它能夠以高價成交的根本原因所在。

  與其情況相似,2007年,一件出自於美索布達米亞文明的石獅,以4.7億元的高價成交。

  這件被命名為葛諾母獅的石凋,算是世界上最貴的石凋。

  當年拍出了5720萬美元的天價,足可見精神文明價值,在這些收藏品中佔據的地位之高。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一件外國的石凋,賣了四點七億,而一件國內商代的石蛙,卻只賣了兩千八百萬呢?

  這連人家的零頭也不足啊,其實這也要看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

  歸根結底,還是我國國力不強,人民自信不足的表現。

  而像是這樣的大理石凋像,在國內並不少見,比如殷墟遺址出土過好幾件。

  像是殷墟西北崗1001號墓的石虎建築石凋,還有虎首人身虎爪型立凋和大理石梟型立凋。

  殷墟之中的石凋作品很多,當然這些是沒法討論價值的,因為根本不可能出現在市場上。

  但是,相比其他古董,比如字畫的物質依託,不過是些紙墨顏料。

  瓷器的本質不過是礦物粉末,它們的價格之所以能夠屢創新高,主要還是仰仗於其身上依附的人文價值。

  那麼是不是美麗的石頭,就比所有美玉的價值更高?

  陳文哲還是不敢認,也不會藉此推導出的“玉不如石”的奇談怪論。

  因為他們多半沒有研究過,在新石器時期,玉與石共存於人類文明的階段,這兩者之間明顯是存在著懸殊的等級差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