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六百四十九章官哥分明

  再說背景也不一樣,元人不喜歡用青瓷,元人尚白尚藍。

  元代人喜歡金戈鐵馬,馳騁千里的這種感覺。

  他並不喜歡宋代人這種小橋流水的感覺,所以從這種大的社會背景中判斷,不可能是元代複製宋代的官窯。

  所以,說哥窯是彷官窯的可能性是非常小。

  當時光過去了幾百年,我們在收藏市場上,是否還可以找到哥窯瓷器的影子呢?

  如果有,那它們的真假如何?

  哥窯的存世量,還是比較大的。

  因為明代的早期,有彷制燒造,就是宣德時期。

  尤其到了雍正乾隆時期,又一次開始大量的燒造。

  所以我們現在碰到的哥窯,大致都是清代彷制的。

  所以哥窯瓷的鑑定還是很重要的,首先哥窯器必須具有眾所周知的“金絲鐵線”、“紫口鐵足”。

  前者是哥窯的與眾不同的裂紋,大紋為“鐵線”,有的顯藍。

  大紋中套的小紋為“金絲”,有的不一定顯金黃。

  大紋小紋合稱為“面圾破”,它應當是密而不疏,曲而不直;

  後者是哥窯顯露的較為特殊的胎色,但兩者往往如魚與熊掌一樣不可兼得。

  瓷胎滿釉器,有“紫口”而無鐵足。

  而鐵足,應當是胎質本身的無釉顏色。

  鐵足如是人為施加的一種黑色釉,其真偽值得懷疑,與《七修類稿續編》中記載的“其足皆鐵色”相悖。

  再就是釉色,哥窯屬青瓷系列,釉色為青釉,濃澹不一。

  哥窯的釉色有粉青、月白、油灰、青黃等色。

  因窯變作用,釉色多顯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色澤,非人為主觀意志所為。

  胎質有瓷胎和砂胎兩種,少花紋,無年款。

  胎色有黑灰、深灰、杏黃、淺灰等。

  釉面不光潔,但有一層如酥油之光。

  釉質較深濁不清透,釉層厚薄不勻,蘸釉立燒之器,底足之釉最厚,有的可達4毫米。

  其燒造方法為裹足支釘燒或圈足墊餅燒,後者可明顯見到所墊圓餅燒造的痕跡。

  再就是看底足,哥窯的底足也頗為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