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六百四十八章非常神奇的缺陷美

  鈞窯的發展十分清晰,從北宋至金元時期,鈞窯一直燒造。

  官窯和鈞窯先不說,先說哥窯。

  宋代哥窯瓷器的造型,主要是以陳設瓷和彷古瓷為主。

  葵口碗、五足洗、弦紋瓶、菊瓣盤、三足爐、八方杯等均是常見器物。

  宋代哥窯瓷器的胎體非常緻密,一般呈灰色、土黃色,或者深紫灰色。

  宋代哥窯瓷器的釉色主要有粉青、翠青、灰青、灰黃、米黃、月白等多種。

  哥窯瓷施釉較薄,呈酥油光澤,也具有“金絲鐵線”特徵。

  哥窯瓷器的支燒方法,主要採用施釉裹足支釘燒。

  同樣作為宋代皇家御用瓷器的哥窯瓷器,哥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中最為神秘的一種。

  在它的身上有著不少不解的謎團,比如哥窯是官窯類同的一個窯口,而且非常接近。

  它也有紫口鐵足的特徵,也開片。

  那麼它有多接近呢,見過哥窯和官窯瓷器的,只要對比一下,就知道其接近程度。

  這種相似度,有時候連專家都分辨不清。

  有時候區分它,確實是一個很困難的事情。

  這一切都是因為,史書記載都不太祥。

  那傳說中,哥窯是這麼出現的?

  嘉靖45年刊刻的《七修類稿續稿》中稱,哥窯與龍泉窯皆出處州龍泉縣。

  南宋時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窯。

  生一所陶者為哥窯,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為龍泉以地名。

  這部古籍中說的是:哥窯和龍泉窯,都在今天的江浙的龍泉縣,在浙南地區。

  南宋時候,他認為有兄弟兩個兄弟,哥哥燒的就叫哥窯,弟弟燒的叫龍泉,這是嘉靖時期的一種說法。

  只要是認真研究過哥窯的,就知道這種說法並不太靠譜。

  不說其他,只說龍泉窯瓷器和哥窯的區別,那就太大了。

  既然是親的兩兄弟,技術出自一個地方應該不難想象吧?

  那麼他們製作出的瓷器,為什麼差距那麼大?

  陳文哲對於龍泉青瓷十分有研究,對於哥窯也很瞭解。

  先不說龍泉窯的作品都是什麼樣,先說哥窯,他跟官窯就太像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