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用得好,出珍寶


  一些老瓷器的鑑定,都可以觀察底足。

  畢竟底足難彷,像是有些底足有黑色的芝麻點。

  這種芝麻點,有的說是匣缽裡面的髒汙染的,也有的說是胎土中鐵分子溢出,後面一種可能性更大。

  彷品燒製的時候,直接用鐵鏽粉撒在胎土上,這種情況下的芝麻點,漂浮在胎土上且過猶不及。

  一般在底足的中間,圈足上有明顯的黃色火石紅,這是典型的黃衣子特徵。

  而霽藍釉的氣泡,因為漏光不太清楚。

  像是真實的元代霽藍釉氣泡,形狀大小排列很像項鍊,與宋瓷的聚沫串珠很像。

  這種氣泡排列,應該與明代永宣傳世瓷器霽藍釉鮮紅釉一致,與元明青花不太一樣。

  青花氣泡有層次感,卻沒有形成像項鍊一樣的聚沫串珠。

  當然,由於彷制技術的提高,氣泡只能參考不能當作唯一標準。

  所有的瓷器都要從胎釉彩三方免參考,並輔助以時代背景文化特徵相結合才能盡善盡美。

  這些都是有呈色的釉料,引申出來的單色釉瓷器。

  青花料如果單獨使用,也是一種單色釉。

  只不過,這樣單獨使用青花料的不多,最起碼也有白底青花。

  白藍相間,更能顯示出青花料的美麗。

  其他還有跟紅釉配合,這就是青花釉裡紅。

  跟眾多釉料配合,就是粉彩、五彩、鬥彩。

  而其中青花料的呈色,陳文哲現在才研究到回青和石子青的混合料。

  據史料記載,御用回青由西域少數民族進貢,珍貴稀有,成色漂亮。

  回青料含錳量高,呈明顯的紫色。

  回青料主要是正德後期,至萬曆早期御窯廠使用。

  明嘉靖時期,使用回青料較為普遍。

  石子青料的髮色,就比較有爭議。

  所以才會有“回青行,石子青廢”的記載。

  根據史料記載,景鎮窯在使用回青料之前,曾使用石子青料。

  在疆區進貢回青料前,明代中後期,主要是正德年間,多使用石子青料。

  使用回青料後,後來才將回青料和石子青料配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