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神狂想 作品

第一千五百四十八章瓷質之貴在於瓷泥

  就算一些有著明顯老化痕跡,或者說乾脆就說是真正古董的,像是明代洪武時期的瓷器,也不被人認可。

  因為一些文獻認為,迄今所見到帶款的大明洪武年制瓷器,都是萬曆時期所彷。

  既然是彷制款,必然有可以彷制的實物。

  洪武瓷器至今流傳數量很少,帶有明確紀年的民窯器也只發現幾例。

  但一直沒有得到,知名陶瓷專家的確認。

  既然洪武已設立官窯制度,就一定有區分官窯和民窯的標準。

  作為官窯,也就自然有紀年款式。

  而這樣也是一些臆造者,還在層出不窮臆造洪武瓷的原因。

  現在市場上還有流傳,比如洪武紀年釉裡紅梅瓶、洪武紀年人物故事梅瓶、洪武紀年青花蓋罐。

  這些其實陳文哲並不關心,他關心的是這些瓷器,如果真的足夠老,那麼它們是否是萬曆彷品?

  有些專家把發現的洪武帶款瓷器,確認為明萬曆彷品,但是很多人卻不敢苟同。

  主要還是這些真正的有著大明洪武年制款識的古董瓷器,胎土的質量都很好。

  一件瓷器好不好,除了看紋飾、器型,主要就是胎土。

  這一點也沒法造假,因為現在好的胎土也不多見,更何況是明代初期?

  特別是明代初期,朱元章時期的胎土可是麻倉土,而且是很好的麻倉土。

  《飲流齋說瓷》雲:“瓷質之貴在於瓷泥”。

  以地質學說,就是一種富有黏性的沖積土。

  隨著時代的傳承,洪武朝的胎土,仍然延續元代的胎土,而且大量地使用麻倉山的瓷土,仍然採用“二元配方”。

  而對麻倉土的認識,據《瓷鑑》介紹,麻倉土在成化中期已很緊張,萬曆後期已完全枯竭。

  所以萬曆時胎土淘練不精,雜質較多,根本就不可能有那麼好的胎土。

  其次,洪武朝青料,仍然有一些含鐵高的進口蘇料。

  燒製後,有時青花呈色發灰,青料仍然下沉,鐵鏽入骨沉著,凹凸感明顯。

  其三,萬曆早期的青料為回青,呈色藍中泛紫,濃重豔麗;